网上有关“赵太侔的与山东大学”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赵太侔的与山东大学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赵太侔,1889年生于山东益都县(今青州市)一个农民家庭,原名赵海秋,后改名赵畸,又改名赵太侔。1907年毕业于益都中学之后,进入烟台实益学馆学习英文,1909年又转到济南陆军小学。当时的陆军小学已开革命风气,年轻的赵太侔很受影响,并秘密参加过一些反对封建帝制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之后,他曾到烟台、益都和临淄任军政府科员、小学教员。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1918年毕业后回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和省立第一师范任英语教员。第二年考取官费留美,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文学,此后又考入该校研究院专攻西洋戏剧。与当时留学美国的梁实秋、余上沅、闻一多等人来往密切,他们还一起组织了中国京剧在美公演,赵太侔任道具和舞台布置。1925年结业后回国,曾先后任北京大学讲师,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教授和戏剧系主任,广州国民党青年秘书,广州中央美术学院筹建委员会委员。其后参入军界,1927年随北伐军到武汉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参加收回九江英国租界的谈判。1928年任南京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处秘书长,主管军事教材的编写审定事宜
1928年5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济南“五三”惨案。受其影响,创办于1901年的山东大学不得不随之关门。时任山东省教育厅长的何思源,在山大停办不久,报请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成立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拟重新组建国立山东大学。赵太侔被提名为筹委会委员,他随即离开南京返回山东。
1932年2月初任山大校长,引进人才,提高办学水平。国立山东大学进入正式的操办阶段,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对筹备委员会进行了调整,增聘蔡元培、袁家普为筹委委员。蔡元培主张应将国立山东大学设在青岛,他认为济南四通八达,兵家必争,乱世之世,不宜办学。青岛地处半岛,可避战乱,是理想的办学之地。教育部接受了蔡元培的建议,决定将校址改设青岛,同时将国立山东大学筹委会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1930年6月筹备工作完成,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创办于1926年的私立青岛大学停办,校舍整体划归国立青岛大学。校长由蔡元培推荐的清华大学教务长兼文学院长杨振声出任,赵太侔被委任为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东三省。青岛大学师生组成请愿团远赴南京,要求南京国民政府出兵抗日。校长杨振声在受到教育部斥责之后,以“惩之学生爱国锐气受挫,顺之则校纪国法无系”为由,电请辞职。1932年初,教育部指令青岛大学进行整改,同意杨振声辞职,同时将国立青岛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任命赵太侔为校长。
赵太侔出任校长之后,进行了一些符合当时山东大学实际的变动,他在继续坚持杨振声提出的“兼容并包,学术民主”的办学方针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各方面建设都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并克服种种困难予以实施。
赵太侔有一个小本子,记录着各门学科的优秀人才,在掌握情况,了解动态后,他亲自出面聘请,或者托人代请。自他第一次出任校长以后,山东大学聘请的教师有50多人,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有学问、有专长、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其中文科有:丁山、老舍(舒舍予)、洪深、孙大雨、萧涤非、张煦、郑成坤、水天同、周学普等。理科有: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任之恭、王恒守、李达、陈传璋等。工科有:赵涤之、李良训、吴柳生、周承佑等。还引进了两名体育教师郝更生、宋君复。当时的师资力量,虽不及清华和北大,但与其他国立大学相比,是比较强的。
赵太侔主张发挥教授治校的作用,组成了以校长为主席,教授为主体的校务委员会和各种专门委员会,实行教授治校,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校务委员会既是立法机构,又是最高权力机构。学校的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提交这个委员会讨论决定。在赵太侔校长的直接领导下,还设立了包括科学研究、教师聘请、毕业考试、校舍建设等专门委员会。
赵太侔校长把学风看作是学校的精神支柱,而好的学风的形成,又必须是校长、教授的以身作则,带动全校员工自我严格、自我追求的结果。为了确保毕业生的质量,学校设立毕业试验委员会,办理毕业考试和审核成绩。如1935年的毕业试验委员会,由北平研究院副院长李书华、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刘凌宵、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曾昭伦、浙江大学物理系主任郑衍芬、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等专家,以及校内8位教授组成。看学生五年总的积分和考试成绩,确定可否准予毕业。这一举措,使学生只有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才能顺利走出山大的校门。因此,山东大学毕业的学生很受欢迎。
1934年4月,教育部派员到各国立大学巡查,对山大在学校建设、学术研究、培养人才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肯定。为此,教育部向中国发出训令,使国立山东大学在中国范围内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进入1936年,山大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赵太侔校长受到来自教育部的指责越来越多,地方政府所划拨的办学经费越来越少。在政治和经济双重压力之下,赵太侔校长感到“力不从心”,于1936年8月辞去国立山东大学校长职务。结束了他在山大4年零5个月的第一个任职期。
1946年2月再任山大校长,收复失地,重振学校雄风。
国立山东大学在抗战爆发后,内迁四川万县,不久奉教育部之令并入国立中央大学,山东大学实际不存在了。
抗战结束后,1946年2月国立山东大学被批准复校,赵太侔在时隔10年之后再次被任命为校长。停办长达8年之久的山东大学,教师走散,学生没有,教学设备仪器不知去向,校舍也先后被日军和美军占用。可谓千头万绪,百废待兴。赵太侔抓重点,一切围绕复校展开,解决燃眉之急的难点、难题。
首先是收回校舍,争取早日开学。日军占领青岛以后,山大校舍被日本人占用,抗战胜利后又被占领青岛的美国军队接收改为军营。收回校舍是复校中最紧迫、复杂、棘手的工作。赵太侔首先任命曾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8年之久、抗战前任山大教授的周锺歧为总务长,并命他先期赶到青岛,与美军谈判,办理收回校舍事宜。周总务长到达青岛之后,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争取主动权,并在青岛的《民言报》上发表“山东大学复校工作已筹备就绪,一俟美军让出校舍,即可开学上课”的消息。美军迫于各方面压力,先交出了一部分校舍。1946年8月,赵太侔抵达青岛,亲自与驻青岛美军司令柯可谈判,又陆陆续续收回一批校舍,勉强开学。直到1948年底美军从青岛全部撤走时,校舍才得以全部收回。
其次是广揽人才,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就像第一次任山大校长一样,赵太侔依然把引进人才、建立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抗战胜利不久,各大学都在恢复时期,优秀人才成为争夺对象。赵太侔接手山大校长之后,立即向曾经在山大任教的教师发出复聘邀请,希望他们尽快返校。同时向未在山大任教的著名教授、学者发出邀请,加盟山大。在赵太侔积极而诚心诚意的邀请之下,当时应聘的著名教授、学者有几十人,如:朱光潜、老舍、游国恩、王统照、陆侃如、冯沅君、黄孝纾、丁山、赵纪彬、杨向奎、萧涤非、丁西林、童第周、曾呈奎、王普、郭贻诚、王恒守、李先正、刘椽、刘遵宪等,这些教师除朱光潜因病、老舍出国中途辞聘之外,其他均在1946年秋和1947年春到校。如此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全国各高校中名列前茅,这为解放后五六十年代山东大学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停办之前的山东大学设有文、理、工三个学院共8个系。赵太侔考虑到抗战胜利不久,国家亟需实用的各专业人才,经报教育部备案同意,决定在已有的文、理、工三院的基础上,再设农、医两个学院,形成5院16系的办学规模。
赵太侔的观点是大学没有地域的界线,山大并不是山东的大学,学生来源面广,能够起到各种不同地域文化互相融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人才流动的作用。1946年秋天,山大在北平、南京、上海、成都、西安、重庆等六个中国中心城市,以及济南、青岛两地设立招生办事处。当年中国报考的学生共计5871人,经过严格的初试、复试,录取本科学生518名,先修班学生185人。
1946年10月,国立山东大学举行时隔10年之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
1949年4月,青岛即将解放。经过几年努力,山东大学已经形成学科齐全,师资力量强大,教学设施完善的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同类大学中名列前茅。赵太侔深爱自己亲手建设起来的山大,他把自己的生命与山大紧紧连在一起。当接到南京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密电,令其随南下的国民党军队逃往广州时,他偷偷住进对外不开放的山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第四病房。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赵太侔校长和山大师生迎来新的黎明,赵太侔把一个完整的山东大学交到人民手中。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任命华岗为新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先生任山大外文系教授。晚年致力于文字改革的研究工作,有《汉字新法打字机拟议》、《汉字改革方案》等文稿。
1966年“文革”开始之后,赵太侔先生受到猛烈冲击,尤其是受到江青等人的迫害。1968年4月,不堪忍受迫害之苦的赵太侔在青岛含冤投海自杀,数天以后,赶海的人发现了他的尸体。他的许多文稿也在“文革”中丢失。
1979年10月,有关部门为赵太侔先生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吴柳的介绍
序号 团队名称 团队负责人 团队成员 1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工业分析教学团队 魏琴 于京华、罗川南、曹伟、周长利、颜梅、李慧芝、
吴丹、夏方诠、孙旦子、李志英、李冬梅、宋桂兰 2 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分析化学教学团队 于京华 魏琴、罗川南、周长利、曹伟、陈艳晶、颜梅、
李冬梅、李志英、夏方诠、孙旦子、吴丹 3 材料化学教学团队 盛永丽 陈长龙、薄其兵、黄太仲、苗金玲、李业新 4 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团队 鲍猛 张广友、牟宗刚、耿兵、施强、李平、
戚玉华、张艳霞 5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团队 牟宗刚 倪献智、鲍猛、李春生、于明、耿兵、施强、朱金璇 6 化学专业教学团队 盛永丽 陈艳丽、张振伟、王金刚、隋卫平、何畏、刘思全、夏光明 7 环境类课程教学团队 张昭良 闫良国、周海红、王立国、国伟林、郑礼胜、
王士龙、李合莲、姬广磊、张玲、何芳、
张永芳、王仲鹏、吴柳明 8 高分子专业教学团队 周春华 张书香、寿崇奇、李良波、裴梅山、李春生、潘奇伟、刘威、李学、孔祥正、宋传洪、朱晓丽、张志国、李辉、解竹柏、褚国红 9 物理化学教学团队 隋卫平 卢秀慧、何畏、卢萍、翟利民、姚明明、艾洪奇、
张颖、杨秋霞、李芳、王党生、冯季军、王庐岩、
李国宝、齐中囡、李涛、郭文娟、庞雪辉 10 无机化学教学团队 陈艳丽 盛永丽、孙国新、张振伟、王金刚、张卫民、孙中溪于海琴、聂永、薄其兵、赵淑英、范迎菊 11 有机化学教学团队 孟平蕊 杨秀利、王志玲、刘思全、王秋芬、崔玉、夏光明、刘长欣、郑鲁沂、刘志莲、田忠贞、任嗥、杨春霞、赵阳、张琦
出生年月: 1962年2月出生于云南省威信县学历职称: 教授 硕士生导师1987年北京师范大学固体物理专业硕士毕业后到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系工作。2001年6月至2002年12月在英国Keele大学、Cranfield大学访问研究。曾到美国、俄罗斯等国访问。曾获得北京市和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北方交通大学智瑾奖。是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教师。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SCI、SCIE、和 EI论文20多篇,专利1项。科研兴趣: 生物体学工程;生物医学光子技术,OCT(相干光学成像)技术,生物组织及微循环诊断成像,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Monte Carlo 模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波导理论,光信息处理。
关于“赵太侔的与山东大学”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云杏花]投稿,不代表文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webi.com/cshi/202505-229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文本号的签约作者“云杏花”!
希望本篇文章《赵太侔的与山东大学》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文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赵太侔的与山东大学”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赵太侔的与山东大学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赵太侔,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