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 北冰洋 地质特征相似点与不同点

网上有关“澳大利亚 北冰洋 地质特征相似点与不同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澳大利亚 北冰洋 地质特征相似点与不同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

网上有关“澳大利亚 北冰洋 地质特征相似点与不同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澳大利亚 北冰洋 地质特征相似点与不同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澳大利亚的地质特征:

澳大利亚大陆有着世界上最漫长和最复杂的地质演化史,其基本构造格架形成于中新生代。澳大利亚大陆主体由厚的岩石圈组成,岩石圈最厚达150公里。大陆壳主体由太古代、元古代和若干显生代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薄的、主要为显生代的沉积岩盖层覆盖在其上。

大地构造背景上,澳大利亚大陆曾是冈瓦纳古大陆的一部分。冈瓦纳古大陆在二叠纪(晚期)开始破裂解体,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独立的大陆开始形成。地质上,澳大利亚大陆可被分出如下一些大地构造单元:①太古代克拉通地盾;②元古代褶皱带和沉积盆地;③显生代沉积盆地与显生代变质岩和火成岩。

(一)太古代克拉通地盾区

太古代克拉通地盾,也有称太古代克拉通地块,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地质体,形成在距今28亿年左右,已鉴别的三个著名太古代克拉通地质体(或曰地块或地盾)分别是:伊尔冈(Yilgarn)、皮尔巴拉(Pilbara)和高勒(Gawler)地盾,均产出在澳大利亚西部地区,伊尔冈地盾分布在西澳州西南部地区;辟尔巴拉地盾分布在西澳州西北部地区;而高勒地盾则分布在南澳州中西部。其中,以伊尔冈地盾面积最大。各克拉通地盾之间和周围为太古代-元古代褶皱带所包围和环绕。

1. 伊尔冈克拉通地盾是澳大利亚最大、最重要的太古代克拉通地块,主要形成于29.4-26.3亿前,由大量以前存在的地块(年代多为32-28亿年)增生而成。

伊尔冈克拉通地盾主要由一个花岗岩片麻岩地体和三条花岗绿岩带地体组成,它们形成于不同时代,较老的绿岩带和花岗岩年龄为31-29亿年,较年轻的绿岩带与花岗岩年龄为27.5-26.5亿年。在岩石类型上,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类岩石约占70%以上。此外,伊尔冈克拉通地盾上也发育有大量的拉斑玄武岩和科马提火山岩,并经历过多期次的区域变质与变形作用。

伊尔冈克拉通地盾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成矿区,发育有大量金、镍、钽、铁、铜、锌、铂等矿床。

2. 辟尔巴拉克拉通地盾包含一个中太古代的花岗绿岩地体和上伏的火山沉积岩系列。塔巴塔巴(Tabba Tabba)剪切带是东辟尔巴拉克拉通与西辟尔巴拉克拉通的主要分界线。在火山沉积岩系列中,有巨型的铁矿发育。

3.高勒克拉通地盾,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其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在15.5-14.5亿年期间被克拉通化。在此事件前,该克拉通地盾包括若干元古代造山带,时间可至少追溯到24.5亿年。高勒克拉通地盾含有金、金刚石、铜、镍、铁、铅锌、铀等矿化。

(二)元古代地块、褶皱带和沉积盆地

元古代地块、褶皱带和沉积盆地,包括主要由片麻岩和火成岩组成的穆斯戈拉夫(Musgrave)地块、主要由角闪岩相变质岩和花岗岩组成的阿润塔(Arunta)地块以及在伊尔冈和阿润塔两地块间的加斯科伊纳(Gascoyne)杂岩、戈兰加里(Glengarry)盆地和班杰冒(Bangemall)盆地等,主要分布在太古代克拉通地盾(地块)周围。其中,卡普里科恩(Capricorn)造山运动(发生在18.30–17.80 亿年)是澳大利亚元古代期间最重要的一次造山运动,该运动通过将伊尔冈和辟尔巴拉两太古代克拉通地块拼贴在一起,而部分导致西澳大利亚陆块的形成。其它不甚清楚的元古代造山带,可能(或大体)类似于西澳南部的阿尔巴尼(Albany)杂岩和穆斯戈拉夫地块,则代表着两克拉通地块在元古代期间的联系。伊尔冈和高勒两克拉通地块其上覆盖着元古代-古生代的奥非色(Officer)盆地和阿马度斯(Amadeus)盆地。

元古代地块、褶皱带和沉积盆地分布较广泛,在澳大利亚大陆许多地区均有出现。需要说明的是,早元古代(Palaeoproterozoic),是澳大利亚元古代褶皱带和沉积盆地的主要形成期。这时期在澳大利亚西部形成的重要褶皱带和盆地有:产出在皮尔巴拉克拉通地盾南部边缘上的年龄为27.7-23.0 亿年的哈默斯利( Hamersley)盆地,以及克拉通内裂谷、收缩和会合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年龄为18.0亿年的阿什伯顿( Ashburton)盆地和布来尔(Blair)盆地,年龄在16.0-10.7亿年之间的埃德梦德(Edmund)盆地和科里额(Collier)盆地,年龄在18.4-16.2亿年之间的北加斯科伊纳杂岩体,年龄在20.0-17.8 亿年之间的位于南加斯科伊纳杂岩体中的哥伦堡(Glenburgh)地体,以及在伊尔冈克拉通地盾西北边缘上的埃拉比迪(Errabiddy)剪切带。在伊尔冈克拉通地盾的北缘,则有年代为18.9亿年的布里亚(Bryah)盆地纳罗库塔(Narracoota)火山岩形成。在克拉通碰撞的顶峰期间,有帕德伯里(Padbury)前陆盆地形成。在伊尔冈克拉通北缘东部,则有耶里达(Yerrida)和埃拉里迪(Eerarheedy)盆地形成。18.3亿年的卡普里科恩造山运动,导致布里亚-帕德伯里盆地和耶里达盆地的西部变形。亚旁库(Yapungku)造山运动 (~17.90 亿年),则在埃拉里迪盆地的北缘形成了斯丹利(Stanley)褶皱带。

在澳大利亚东部,东南澳大利亚的早元古代的代表性特征则是发生在南澳和新南威尔士州威利亚马(Willyama )超群以及奥拉里(Olary)地块与布罗肯山(Broken Hill)地块上的多期次变形;而澳大利亚北部早元古代的代表性特征则是蒙特艾萨(Mount Isa)地块和复杂的褶皱冲断层带。在上述早元古代的沉积盆地中,相关的沉积主要是广泛的地台盖层沉积,包括白云岩盖层沉积和深水相含磷灰岩沉积。

(三)显生代沉积盆地与显生代变质岩和火成岩

澳大利亚显生代沉积盆地与显生代变质岩和火成岩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均有发育,代表性的事件和发育特点如下:

⑴古生代寒武纪时期

这时期,西澳被动陆缘盆地形成,并发生有盖层沉积。在西澳安特里姆(Antrim)地区,有广泛的高原玄武岩发育,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在澳大利亚中部地区,则发生了彼特曼(Petermann)造山运动,使大陆间的巨厚河流沉积焊接进中澳大利亚陆块体中。在南澳州地区,发育有边缘地台和被动边缘盆地。

⑵古生代奥陶纪时期

在拉克兰(Lachlan)褶皱带,发生了阿尔卑斯型(Alpinotype)造山运动,导致在新南威尔士州西部巨大蛇纹岩带的形成,同时在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东部地区则有深水磨拉石和复理石的增生体。

⑶古生代志留纪时期

在此时期,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处于相对干旱状态。沿西澳州海岸地区,有一河流沉积盆地存在。在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则有火山岛弧发育。在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州,有年龄为4.35-4.25亿年的花岗岩侵入体发育,其中,有的岩基年龄较新,为4.0亿年。在新南威尔士州的花岗岩中,可鉴别出I型和S型两种类型花岗岩。

⑷古生代泥盆纪时期

泥盆纪时期发生的塔伯拉伯安(Tabberabberan)造山运动形成东西向的挤压应力,导致塔斯马尼亚、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南部地区发生大面积褶皱(3.85 - 3.80亿年),而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和昆士兰州地区则在3.77 到3.52亿年发生了挤压褶皱。在新南威尔士州中部以及昆士兰州等地,则有安山质和流纹质火山岩存在。

⑸古生代石炭纪时期

石炭纪时期,澳大利亚大陆有一半以上面积为冰川覆盖,后气候转暖。另一方面,由于与目前位于南美境内的地质体发生碰撞作用,导致澳大利亚东部高地的形成。

⑹古生代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时期

二叠纪,澳大利亚与印度和非洲的裂谷开始形成,并有裂谷盆地形成。在天鹅(Swan)海岸平原一带有油气形成。这时期,其它较重要的盆地还有:伯温(Bowen)盆地、格勒达(Gunnedah)盆地、悉尼(Sydney)盆地、伊普斯威持(Ipswich)盆地、克来瑞斯-毛里顿(Clarence-Moreton)盆地等。

⑺中生代侏罗纪时期

随着澳大利亚与南极州间裂谷的扩大,在维多利亚州形成了吉普斯兰德(Gippsland)、巴斯(Bass)和奥特威(Ottway)等盆地;在南澳州和西澳州则形成了海上陆架盆地,其中赋存了有意义数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在西澳州的珀斯(Perth)盆地,则发生了海侵序列的岩石沉积。在中澳大利亚地区,则发育有海相地台盖层沉积。

⑻中生代白垩纪

在苏拉特(Surat)等盆地继续发生沉积作用的同时,在大自流(Great Artesian)盆地基底高地边缘则有小规模的火山岩产出。在亨特-伯温(Hunter-Bowen)造山带,有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形成,发育有含珊瑚沉积。在近昆士兰州海域,白垩纪也有火山活动发生,是岛弧形成的次要一幕火山岩。

⑼古新世至现在

第三纪,澳大利亚主要的构造运动停止。偶尔有板内火山活动发生。

总结澳大利亚的地质演化,可简要概括如下:在距今25亿年前的太古代时期,澳大利亚就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地质体发育(伊尔冈和皮尔巴拉等),它们是冈瓦纳古陆的组成部分,发育有:条带状硅铁建造、埃迪亚科兰(Ediacaran)动物群和叠层石(stromatolites)等。元古代,冈瓦纳古陆澳大利亚部分发生多次造山运动,导致太古代地块完全拼合。寒武、奥陶、志留和泥盆纪为冈瓦纳古陆较温暖时期,发育有广泛的沉积岩,并向澳大利亚东部扩展,中心部位有时为浅海相沉积。在寒武、奥陶、志留和泥盆纪时期有多个火山岩喷发旋回发生。石炭和二叠纪,在冈瓦纳古陆上,有冰川沉积,同时发育有成煤盆地,形成澳大利亚重要的煤田,二叠纪晚期,冈瓦纳古陆开始分裂、解体。三叠纪在澳大利亚东部发育有火山岩,但在大部地区为内陆海沉积,发育有各类碎屑岩。同期,澳大利亚西海岸与印度开始分离。侏罗、白垩纪,澳大利亚发育有褐煤和油页岩沉积。进入新生代,澳大利亚气候越来越干燥,与南极洲分离,并不断向北漂移。

**********************************************************************

北冰洋地质特征:

目前北冰洋里唯一活动的大洋扩张轴——北冰洋洋中脊实际上是大西洋洋中脊向北延伸的部分,只是在冰岛一带被一系列转换断层显著错开了而已,具有明显的中央裂谷、磁异常条带和横向转换断层带,现今仍以每年0.5~1cm的速度继续扩张,正由于北冰洋洋中脊的扩张而造就了宽阔的欧亚海盆,即今天的北冰洋主体,在这些新形成的大洋性地壳外侧,与原有老地壳交界的地方尚未形成俯冲消减带,因而没有明显的地震活动带,而距离最近的与洋中脊活动有关的活火山只是在杨马延岛才有,

要想了解比较完整的北冰洋发育历史,则必须追溯得更久远一些,至少从劳亚古陆说起,劳亚古陆也像其他巨大的大陆一样并非铁板一块,自从罗迪尼亚泛大陆裂解,冈瓦纳古陆形成后,劳亚古陆也同样经历了复杂的分裂与聚合过程,只不过规模相对小些而已,到2.35亿年前时,欧亚与北美洲之间又发生分裂,形成一个宽阔的洋湾——泛塔拉萨,以后随着库拉板块的漂移,奥莫隆、楚科特卡、科拉微陆块相继与欧亚陆块碰合,泛塔拉萨洋湾闭合消失,直到大约8000万年前,在地质年代表中属于白垩纪末期时,欧美古陆再度分裂,分裂的中轴就是阿尔法海岭,伴随着数千公里隆隆的火山喷发与大地震的摇撼,一阵阵灼热的岩浆沿阿尔法海岭的中央裂谷汹涌而出,又在海水中迅速冷凝,变成新的玄武质海洋型地壳,并将较早凝成的“老”地壳不断向两侧推挤,这样的洋底扩张作用造就了加拿大海盆,这一过程持续了大约几千万年,后来海岭渐渐平息下来,成为今天寂静的无震海岭,加拿大海盆也随之停止增长,因此可以说,阿尔法海岭是已经“死去”的相对较古老的大洋中脊的遗迹,

在阿尔法海岭之后,北冰洋洋中脊才开始活动,使欧亚陆块的北缘再一次分裂,欧亚海盆形成,罗蒙诺索夫海岭渐渐被推向北冰洋中心地带,所以说,罗蒙诺索夫海岭属于古老欧亚大陆边缘(巴伦支—科拉陆块)的一部分,是在欧亚海盆扩张时从大陆边缘分离出来的,它的几何形状、岩石种类、岩石年龄等都证实这种见解,在中央北冰洋各个海岭及洋中脊之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深海盆地,但令人奇怪的是,在这些深海盆中,至今还没有发现主地幔热柱形成的类似于夏威夷群岛那样的大洋岛,而这类洋岛在世界其他大洋盆中却很常见,

随着自然科学向大科学时代过渡,北极地质考察亦加入全球大规模地质研究计划中,如全球岩石圈断面计划等,在目前“全球变化”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研究中,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中的各国地质学家们在北极地区岩石圈构造演化研究基础上,逐渐将注意力集中于解决重大地质事件对环境背景的制约作用,以及新生代古环境记录的获取与分析对比上,除了地质、海底采样或钻探、固体地球物理探测、航空航天遥感外,他们还力图运用新构造、沉积、地貌、冰芯等综合手段开展各种时间尺度地球历史环境演变的研究,北极地质学家迄今已经在北冰洋海底完成1000多个取样点,在斯瓦尔巴群岛以北进行了深海钻探,他们发现深海盆中心区海底沉积物的沉积速度是每千年0.1~1厘米,向周边地区逐渐增加到每千年3厘米,松散沉积物的厚度异于1~3.5千米之间,换算一下便可以知道这些松散沉积物是在大约10万年期间形成的,沉积物下就是更老的沉积岩和含有沉积物质的放射性硅质岩,

通过对沉积岩和沉积物的分析,可判断出北冰洋的永久性海冰是300~400万年前才开始出现的,当时北冰洋的水温迅速下降,水面结冰,水中悬浮的物质成分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如此,由于海冰的出现,形成强大的洋底冷水流,因此又大大改变了北冰洋海流的运动方式,大量沉积物被海流通过弗拉姆海峡带入北大西洋,并在浮冰消融带下沉,在海底堆积成高高的沉积坝,强大的洋底冷水流还造成大量的侧压涡旋,如1975~1976年的14个月中,执行北极冰动力学联合实验计划的科学家在阿拉斯加巴罗角就直接观测到146个侧压涡旋,这些涡旋一般直径10~20公里,深度介于50~300米之间。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拉丁美洲的土著乐器都是由什么制成的

南非也属于的新世界国家,历史不长。1652年荷兰人带来第一株葡萄,之后是法国人带动了酿酒葡萄的种植。目前南非已经是拥有11万公顷葡萄园的葡萄酒出产国。南非气候炎热干燥,只有西南部适合于葡萄种植,所以葡萄酒产区基本上集中在首都开普敦附近。南非的白葡萄酒所占比例比红酒高,主要品种以白诗南、西班牙品种巴罗米诺(Palomino)和麝香玫瑰(Muscat d’alexandrice)等为主,红葡萄品种则以罗纳(Hermitage)和品乐(Pinotage)为主,但现在南非也种植了世界流行品种赤霞珠和霞多丽。南非80%的黑人几乎不喝酒,葡萄酒基本上外销。

南非最重要也最具有潜力的葡萄酒产区,属于地中海气候,葡萄园位于山坡谷地,土壤复杂多样,很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出产南非的优质葡萄酒,各类酒都有生产,包括一些酒精加强葡萄酒;出产国际流行的品种赤霞珠、梅乐、西拉以及一些白葡萄品种,霞多丽和黑比诺表现也很出色。

南非葡萄酒管制

南非学习欧洲的葡萄酒管制,并结合自己的情况,按地理名称把葡萄酒分为五个等级:从由地区的葡萄栽培命名到地区、行政区、行政分区(葡萄园组)和最后的庄园(单独的葡萄园)。

在取得的称号范围内酿造的葡萄酒,可以送交官方进行评价以取得证明。若通过官方评价和试验。酿酒者即可申请葡萄酒与蒸馏酒管理局颁发的放到酒瓶颈上的官方标签,这种标签上有保证标号和授,并注明酿酒期、品种来源,以及酒是否为豪华型包装瓶。

另外,如果葡萄酒达到一个特别高的感官评价是,就被允许在标签上使用很少见的名称――“优质”(Superior)。葡萄酒

南非葡萄酒产区:

南非目前是世界上6大有名的葡萄产区之一,它所产的葡萄酒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它的主要葡萄酒生产区分布在开普地区。开普地区处于非洲顶端地带,它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南非有300多年的葡萄酒酿酒历史,1652年,荷兰人率先登陆这片土地,他们认为这里的气候和土壤十分适合葡萄种植,因此创建了第一个葡萄园,开创了南非的葡萄酒酿造历史。

1688年,法国的胡戈诺派新教徒为逃避法国天主教的迫害来到南非,他们推动了南非葡萄酒酿造业的发展。

由于拿破仑战争切断了法国葡萄酒向英国的供应,使得开普的酿酒业在18世纪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然而战争后南非向英国出口的葡萄酒量大幅萎缩,加上1886年的病灾毁灭了南非大片的葡萄园,从此南非葡萄酒业几近陷入混乱。

随着1918年南非葡萄种植者合作协会(KWV)的成立,南非的葡萄酒酿造业恢复了稳定,至今,南非葡萄酒业已经发展到拥有葡萄园面积10万公顷,产量达到6亿多升的规模,全国拥有560多个酒窖或葡萄酒厂,成为世界第九大葡萄酒出产国。

风土概况

在南非,葡萄栽培主要集中在南纬34度的地中海式气候区域,该区域内西部气候凉爽,有着理想的大规模种植优良葡萄品种的条件,形成了从海边向内陆不超过50公里沿海的葡萄酒种植和酿酒区域。

开普山脉从天幕一直绵延到这一世界上最美丽的葡萄酒产区。葡萄园主要集中在山谷两侧和山麓的丘陵地区,使得葡萄种植能够获益于多山地形和不同地质所带来的多样的区域性气候。

高低不平的地势以及山谷坡地的多样性,再加上两大洋交汇,尤其是大西洋上来自南极洲水域寒冷的班格拉洋流向北流经西海岸,减缓了夏季的暑热。白天,有海上吹来凉风习习,晚间则有富含湿气的微风和雾气。适度的光照也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样,地形差异和区域性气候条件创造了葡萄品种和品质的多样性。

土壤种类

南非被认为是人类的摇篮。开普葡萄酒产区这片古老的土地,由于地形及土壤的差异而各不相同。在沿海地区,多是砂质岩和被侵蚀的花岗岩,在地势较低处则被页岩层层包围。相反,靠内陆的区域则以页岩母质土和河流沉积土为主。

三种最主要的土壤类型

花岗岩育成土

通常为红色至**,呈酸性,分布于山麓坡地及山区。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保水性,分布地区有:Oakleaf, Tukulu, Hutton, Clovelly。

塔尔布山砂岩育成土

为相对贫瘠的沙土,较好的保水性。分布地区:Fernwood, Longlands, Westleigh, Dundee。

页岩育成土

通常为褐色,结构坚固,部分为已分解的母岩。富含养分,具良好的保水性。(分布地区:Glenrosa, Swartland, Klapmuts, Estcourt。

生物多样性

该区域大约有9600多种植物,其中地方特有的占70%。开普植物王国是世界上六个植物王国中面积最小,但是最丰富的一个。它孕育着超乎寻常的多种生物,潜在地赋予了这里所产葡萄酒的独特韵味。

葡萄园的改造

近年来,为遵循南非葡萄酒产业复兴的主旨,有超过45%的葡萄庄园进行了改造。重新整合葡萄酒产品以进行全球竞争,主要措施包括:从大规模生产到进行品种培育从而酿造出高品质葡萄酒。南非葡萄园曾经以白葡萄品种为主,但是现在已经根据市场驱动朝向白、红葡萄平衡发展。

这里的葡萄酒生产商都致力于甄选最适合特殊品种葡萄的种植地。另外,也注意选择能对当地土壤和气候适应良好的新的品种品系和砧木嫁接苗。目前,南非酿酒葡萄种植规模达110200 公顷,分布于长约800公里的区域。

葡萄酒产区

根据1989年提出的酒类产品法案(该法案取代了1957年的版本),关于葡萄酒原产地、栽培品种、葡萄收获期的控制管理,归由果酒及烈性酒管理局,每个葡萄酒或白兰地酒瓶上都有一个由果酒及烈性酒管理局签发的封章。封章担保标签上标注的关于产地、品种、收获年份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封章上的鉴定码是果酒及烈性酒管理局对葡萄酒类产品从压榨到对最终产品的鉴定进行着严格管理的一种标志。

在葡萄酒原产地计划的主导下,开普葡萄酒产区的生产区被分为官方划定的大区域、地方区域和小区。包括四个主要区域:布利德河谷,克林克鲁,沿海区及奥勒芬兹河。其中包含了17个不同的地方区域和51个更小的区,其中就有非洲最南端Cape Agulhas附近令人振奋的Elim。

大约有73个栽培品种被批准用于葡萄酒的生产。每个品种都具有长期以来对不同土壤和气候适应而产生的不同特点,能够满足酿造特定品质、特定口味葡萄酒的要求。这就是栽培品种、产地以及酒本身之间的一种密切关系。

产品标签上葡萄的品种名称是按照葡萄酒原产地计划获得授权的,只有品种相符才能使用。而且,当该只有葡萄酒中75%的成分都来自这个品种才能使用相应名称。另外,如果是出口欧盟的葡萄酒,则必须其中85%的成分应来自该栽培品种。

一、 康斯坦提亚

历史上著名的康斯坦提亚山谷是康斯坦提亚甜葡萄酒的发源地,这种酒在十八和十九世纪闻名于世。在这条葡萄酒之路上,分布着为数不多的酒窖,他们保留着酿造卓越品质葡萄酒的传统。葡萄园毗邻塔尔布山的延伸部分康斯坦提亚堡,山下便是开普敦城及其延伸而出的郊区。这里种植的葡萄也得益于5到10公里以外的佛斯湾吹来的凉爽海风

二、达岭

达岭遍布优质葡萄庄园,另外它和距开普敦只有一小时路程而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愈来愈大。该地区的Groenekloof小区借着最靠近凉爽的大西洋,而出产高品质的索味浓干白而闻名遐迩。

三、 得班山谷 (Durbonville)

像康斯坦提亚一样,得班山谷的干地葡萄园非常靠近开普敦。这里有四个酒庄和三个葡萄酒酿造厂,主要位于靠海的起伏坡地上。不同的地貌和海拔,孕育了以红葡萄为重点的多种葡萄酒。该地区生产的索味浓干白和美乐被世人所熟知。

四、 克林卡鲁 (小卡鲁)

这个狭长的区域从蒙地桂一直到奥茨霍恩,气候稍嫌极端――夏日较暖而降水较少。葡萄种植往往是在灌溉水充沛的河谷区。克林卡鲁生产南非最负声名的几种加强型葡萄酒,如卡利兹卓布区因出产高品质的波特酒而闻名。

五、 北开普 (Northern Cape)

开普最北部的种植区,也是第四大产区。它一直沿奥兰治河延伸,是最温暖的地区,面积超过15000公顷。是最重要的白葡萄酒产区,红葡萄—尤其是美乐、皮诺塔吉以及西拉种植越来越多。

六、 奥勒芬兹河 (OLIFANTS RIVER)

是沿奥勒芬兹河宽阔山谷的一片带状区域。与其他的开普产酒区相比,这里也较为温暖,降水也少。而细致的叶幕管理技术,保障了葡萄能借叶片遮挡阳光。同时,结合现代化的酿酒技术,奥勒芬兹河地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优质、高价值葡萄酒的基地。该区内包含有较凉爽的、高海拔的塞德堡和皮克涅库夫区。

七、 奥弗贝格 (Overberg)

新兴的葡萄栽培区如波特河,爱坚和沃克湾分布在较凉爽的南部地区。沃克湾区靠近海滨城市赫尔曼纽斯,是目前南非最好的霞多丽、黑皮诺和白索味浓的产地。这些葡萄园中有一部分靠海,能受益于凉爽的海风,土壤是风化的页岩土,非常适合喜欢凉爽气候的品种。

八、 帕尔 (Paarl)

帕尔是离开普敦50公里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小镇。座落在由三块巨大的形如圆屋顶的花岗岩形成的岩层下部,岩石中最大的一块被称为帕尔峰。很多品种的葡萄都在这里有种植,如赤霞珠、西拉、皮诺塔吉、白诗南、霞多丽、白索味浓等。

帕尔区内被誉为开普地区“烹饪之都”的佛兰夏克,这里还保持着法国胡格诺教派特征,也反映在所产的葡萄酒中。这个区还包括惠灵顿,一个发展中的葡萄酒产区,生产一些有潜力的葡萄酒,以及最新的西蒙堡-帕尔。

九、 罗贝尔森 (ROBERTSON)

靠布利德河灌溉的罗贝尔森地区被誉为“美酒、玫瑰谷”。这里的炭岩土使它很适于放养赛马。当然,也一样适于优质葡萄酒的生产。虽然夏季的气温比较高,但是,有凉爽的带着湿气的东南风吹拂山谷。这是传统的白葡萄酒产区,以霞多丽而驰名。罗贝尔森也是开普地区最令人瞩目的几种西拉产区。另外,还有出产加强型甜葡萄酒。

十、 斯泰伦布什 (STELLENBOSCH)

有着大学城和和研究机构的美丽城镇斯泰伦布什,以自己的传统酿酒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后叶而倍感自豪。在其迅速增长的酒庄和酿造商数量(超过130个)中,也包括一些在开普很出名的名字。这个地区,有悠远历史的酒庄,也有当代的酿造厂,拥有几乎所有尊贵的葡萄品种。而且,还因其出产多品种调配红葡萄酒而闻名。这里的集中种植区被分为几个小的品种栽培区,包括Simonsberg-Stellenbosch, Jonkershoek, Bottelary, Devon Valley, Helderberg, Papegaaiberg, Koelenhof 和 Vlottenburg。

十一、 黑地 (Swartland)

黑地产区位于开普敦西北,属沿海区。它向北与皮克特堡接壤。在翻滚的金色麦浪与碧绿的葡萄园彼此掩映下的黑地产区,是浓郁醇厚的红葡萄及高品质加强型葡萄酒的传统产区。近年来,多种红、白葡萄酒令人振奋地获了大奖。这个产区还生产顶级的波特酒。

十二、 图尔巴 (TULBAGH)

被Winterhoek山三面环绕的图尔巴产区同时种植着果园和麦田。虽然山地的复杂性造就了多种多样区域性小气候,但夏季气候仍然比较暖和。凭借现今高技术含量的葡萄园灌溉管理和先进的栽培实践,这一地区的潜力正在逐步显现。目前,在这个隐蔽的产区里,有两个协作组织和一些葡萄酒酿造厂,其中一些属于新移民。

十三、 伍斯特 (WORCESTER)

沃赛斯特产区葡萄酒生产以大型合作组织为特色。它也是最重要的白兰地产区。在过去的几年,这些大型生产组织中,有一部分开始出产瓶装优质葡萄酒。该产区占据了布利德河谷的大部分区域及其支流区域。在这里,不同的河谷土壤以及微气候都有所不同。沃赛斯特附近的罗森乡村,分布着河谷土上种植的茂密葡萄园。这条葡萄酒之路上,10公里范围内就有18个酒窖。

新产区 (NEW AREAS)

令人振奋的新区正在涌现,其中的一些还没有分离出来。

Elim,在非洲最南端,有着凉爽的海上葡萄园,是个独立的小区域。而Langkloof位于半干旱的克林卡鲁区,但是距离海岸只有18公里,在气候方面能够获益于海洋。当然,在冬季常降雪的史瓦特堡高山上也有葡萄园。

新世界的葡萄酒产酒国家都拥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品种作为标志,加州的Zinfandel,澳洲的Shiraz,新西兰的Sauvignon Blanc,阿根廷的Malbec。对于南非来说,这个标志属于Pinotage。现在的Pinotage葡萄酒具有异常新鲜浓郁的果香,而且毫不掩饰地表现奔放的香气。口感柔和多汁,略微带一点甜味。

南非共有12条葡萄酒农庄大道。第一条大道是Groot Constantia,南非最古老的葡萄园是斯德伦波士Stellenbosch,其他著名农庄包括帕耳Paarl, 威灵顿Wellington, Vignerons de Franschhoek,ulbagh, Worcester, Robertson, Swartland, Olifants River, Overberg, Little Karoo以及Durbanville。

南非的葡萄酒种类繁多,各式红酒、白酒、甜酒、气泡酒、Sherry。南非葡萄种植季节比欧洲早六个月,新酒上市也就比法国早半年。

开普敦就有五个葡萄种植大区,种植面积超过一百多万公顷,大大小小有340座酒窖和酒厂。

开普顿有5个葡萄种植大区:coastal、oifanta河,boberg,breede河谷与klein、karoo地区,另外还有奥兰治河葡萄园及Loopspruit酒区。

各种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

(1)阿根廷: 阿根廷音乐中,最著名的是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探戈舞。也有用吉他伴奏的歌唱形式。所谓演奏探戈舞曲等音乐的中南美乐队,是由小提琴、手风琴(是探戈舞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按钮式手风琴)、钢琴、低音提琴等组成的典型性乐队。古典名曲有《拉昆帕尔西塔》、《尔卢却库罗》等。乐器方面,除吉他以外,还有小提琴、手风琴、大鼓,以及安第斯地区的乐器克那(竖笛)、卡哈(扁鼓)等。

(2)智利:智利音乐的代表性体裁形式是舞曲萨马奎卡和抒情性民歌通纳达。 智利境内的南部和北部由于气候风土的不同,所以,产生了许多不同种类的节奏和旋律。在北部,令人想起秘鲁和玻利维亚的风格,并且还遗存着散发印加帝国芳香的音乐。南部,则保留着阿劳坎印第安人的富有特色的音乐;其音阶并非只是五声性,而是包含着一些比半音还小的音程划分;乐器中,簧笛称为特鲁特鲁卡,长达 2 米 ,只能发出一种略带凄凉色彩的长音;此外还有皮富尔卡笛、双体乐锯、摇响器瓦达、号角咕尔咕尔、竖笛平古尔威、扁鼓库尔特伦等。

(3)波利维亚: 玻利维亚的音乐保存着浓厚的印第安因素。通常使用的乐器克那(小竖笛)、桑波尼亚(安第斯样式的排箫,称为西克斯、安塔拉等)、汀雅(与阿根廷的卡哈同类的扁鼓)等,都是在西班牙人占领这里之前就已经有的乐器。民歌、舞曲的形式甚为丰富,代表性舞蹈歌胡艾诺( huaino )。此外,智利的萨马奎卡(简称智利奎卡、智利舞)、秘鲁的亚拉维也在玻利维亚得以流行。另外,具有音色魅力的小型吉他恰兰戈的发源地也是在玻利维亚。

(4)秘鲁: 目前在秘鲁的音乐体裁形式有三种类型:①以舞曲乌艾诺和乌艾拉斯、抒情民歌亚拉维和姆利萨等为代表的印第安音乐;②以大众歌曲为代表的印欧混血种音乐;③在包括利马等城市低洼地区在内的海岸地区一带,居住在这个国家的黑人也举行民歌演唱会。其中以第①②类为主。 秘鲁的乐队,以克那笛、桑波尼亚排箫、恰兰戈吉他、吉他、阿尔帕竖琴为主要乐器,根据地区、场合的不同,加进小提琴、萨克斯管等,来演奏印第安或印欧混血种音乐。

(5)巴西: 桑巴、波萨·诺瓦、乔罗等被认为是最具巴西特点的音乐形式。此外,还有巴西民歌莫丁尼亚。其特点是情绪感伤,曲调抒情,具咏叹调性质,多用小调式,旋律饰以大量的装饰音和倚音。

(6)哥伦比亚: 在哥伦比亚的各种音乐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舞曲班布科舞和帕西略,都是属于印欧混血种支系的。此外,产生于东北部地区的歌唱和手风琴音乐巴捷纳特也甚受哥伦比亚民众的喜爱。 在伴奏乐器方面,一般说来,印欧混血种支系的音乐,多用吉他、蒂普尔伴奏;黑白混血种支系的音乐,经常以几件打击乐器伴奏。

(7)委内瑞拉:委内瑞拉的音乐舞蹈,具有和哥伦比亚相似的状况,其构成包括印第安、黑人和西班牙的三种因素。最地道的当地民歌例子是平原托诺调,有时也称作托那调,是一种舞蹈歌曲。此外,在印欧混血种支系的民歌、舞曲中,还有帕萨黑、哥尔佩、梅连克、巴尔斯(华尔兹)等;在黑白混血种支系中,还有弗利亚等多种形式。

(8)巴拿马等中美洲各国:巴拿马最具典型意义的舞蹈形式是梅霍拉纳、坦波里托。哥斯达黎加的音乐属于西班牙风格。主要音乐形式有:卡莱赫拉(街头小唱)、爱国歌曲、帕西略舞、丹萨舞等。主要乐器有:吉他、手风琴、曼陀林、马林巴等。尼加拉瓜的民间音乐是中美洲印第安人的玛雅支系和基切支系音乐遗产的一部分。当地印第安人用的管乐器有:称作齐里米亚的原始单簧管、叫做苏尔的五孔六孔笛;弦乐器有:基洪戈(独弦琴)、胡科(牛吼器);打击乐器有各种大小和形状的鼓等。 萨尔瓦多流行着与其他中美洲国家相同的音乐、舞蹈,如:丹萨、帕西略、马恰等。萨尔瓦多印第安人所用的乐器也为其他中美洲国家所共有,如:顿鼓、竖笛、卡兰巴等。 危地马拉素有“马林巴之国”的称号。

(9)墨西哥:在古代墨西哥人之中,音乐是通过旋律、节奏和音色来表现的。现代墨西哥的舞蹈与歌曲已接受了西班牙的深刻影响,许多体裁形式染上了热带的风格色彩。科立多是由西班牙浪漫曲发展而来,成为一种叙事歌曲,题材广泛,大凡历史、时事,甚至街谈巷议均可入歌。墨西哥的典型乐队是由小提琴、竖琴、大小吉他等乐器组成的,称为马里亚齐。

(10)古巴:古巴是拉丁节奏的宝库,诸如伦巴、曼博、波莱罗、查查查、康嘎、瓜拉查等等,都是在这里产生的。还有哈巴涅拉( habanera )、坦桑( danzon )、崧( son )、瓜希拉( guajira )等。

(11)海地:海地的音乐中,鼓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海地的歌曲、舞蹈,往往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伏都教的宗教仪式和社会礼仪相关。另一方面,海地也流传着世俗性的民歌、劳动歌、舞蹈。

(12)多米尼加:多米尼加最著名的歌舞就是梅伦格舞。此外,还有西瓦奥蓬托、克里奥尔船歌、波莱罗、马古瓦纳托那达等。

(13)加勒比海诸岛:当今,牙买加被认为是“英语加勒比海风格音乐”列克埃的故乡,特立尼达(多巴哥)是加勒比索的发源地,由格列奥尔·福连地歌唱的比金则产生于马提尼克岛。 称为希巴罗的这个岛上的农民和渔民们,除了培育普列纳、塞伊斯、阿基纳尔特、具有强烈黑人风格的邦巴之外,还在波多黎各的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中加进了独特的趣味。此外,这个岛上居民常用的弦乐器库阿特罗,和委内瑞拉的同名乐器在形状、弦数(有五组复弦)方面都不相同。

由于地球演化呈现为均变与灾变相间的特征,因而这种演化过程就会常常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周期性。

近20年来,地球科学与天文学交叉研究的结果,揭示了地球各圈层的运动变化与天文因素的密切关系,它们具有各种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目前了解得较多的时间尺度有:(265±25)百万年,(33±3)百万年,9.5万年,4.1万年,2.17万年,1000~1400年,29.8年,11年,1年,13.1~14.76天,1天等(表12-2)。

表12-2 地球演化的周期性

根据M.R.Rampino与R.B.Stothers在1984年率先进行的系统总结,全球每隔2.65亿年左右正好是太阳系绕银河系运行一周的时间(即一个银河年),太阳系又在每隔3300万年左右穿越银道面一次,在一个银河年内将有8次穿越银道面。在银道面附近星际物质较密集,使太阳系内部引力场发生变化,因而地球表面极易受到巨大陨星(多数是小行星)的撞击。上述这两个周期就成为地球上巨大陨石撞击作用的主要周期,并由此使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逐渐发生一系列巨大的变异(参见表12-1)。如果将天文学的研究成果与地质演化历史时期进行对比,最后一个银河年,正好相当于地质时期的二叠纪末期和整个中、新生代,倒数第二个银河年几乎相当于整个古生代,倒数第三个银河年则相当于新元古代晚期,即中国的晋宁期。一个银河年相当于地质时期的一个或半个“代”。而一个或两个3300万年(太阳系穿越银道面的周期)则大体上与地质时期的“纪”相当。这种天文学与地质学研究的“不谋而合”,表明地球上各层圈的重大变异,很可能与某种天文因素关系密切,是宇宙系统对地球系统影响的结果。

根据天文学的研究,地球存在近日点进动,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椭圆轨道,其长轴也在旋转,使地球的近日点与远日点在公转轨道上作旋进运动。这个近日点进动变化的周期平均为2.17万年(A.Berger,根据近80万年来的资料统计,在1.9万~2.3万年间变化)。地球自转的赤道面和绕太阳公转的黄道面之间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现在黄赤交角为23°26'21.448″(公元2000年的数值)。黄赤交角的变化范围在22°00'~24°30'之间,变化周期约为4.1万年。另外,地球还存在着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偏心率的变化,根据A.Berger(1984)的研究结果,在最近160万年内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变化具有相当明显的准10万年周期(约9.5万年),地球的远日距离(1.52×108km)和近日距离(1.47×108km)与日地平均距离相比,变化最大可达5.7%;轨道偏心率也可减到极小,即地球公转轨道大约在4万年以后将可几乎接近正圆。上述三种地球运动的周期性,与米兰柯维奇研究的沉积旋回、海平面升降、冰期与间冰期周期的出现完全对应,并进而造成生态变迁、生物种群迁移以及土壤层发育等变化。因为上述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其实就是日地之间的距离与角度的变化,它使地球接受太阳辐射能的数量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地球的气候、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在绕太阳公转时,它们的相对位置有时可聚集在一个角度较小的范围内,接近于“直列”或“联珠”的状态。过去,一般讲的“八星汇聚”或“联珠”,是指以日心为坐标原点,八大行星运行到太阳的同一侧,且最外两颗行星的日心张角最小的情况。这种汇聚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一般认为是微不足道的。任振球(1990)发现,如果以地心为坐标原点,当太阳及其他所有行星都处在地球的同一侧,且最外两颗行星的视黄经差(也称地心张角)为最小时(图12-3),这样一种八星汇聚与中国近5000年来的气候变迁有着相当好的对应关系。当八大行星地心汇聚处于冬半年,且地心张角小于或等于47°时,地球处于各种自然气象灾害严重的群发期,气温可下降3~5℃,沙漠扩大,气候干燥,大地震(6~8级)频发,海平面下降。这种以地心为坐标原点的八星汇聚,之所以对地球气候影响较大,完全是因为当太阳与其他七大行星都在地球的同一侧时(图12-3),整个太阳系的质量中心朝着远离地球的方向移动,使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增大。如果这种现象又正好发生在地球上某一地区的冬半年,地球公转速度冬慢夏快,这样就可使该地区冬季延长(达3.58天),接受太阳能的辐射量减少,出现寒冬、小冰期等气候寒冷的现象。如果八星地心汇聚发生在夏半年,则可引起地球公转半径夏长冬短、公转速度夏慢冬快,导致北半球出现夏长冬短气候变暖的趋势。北半球气候变暖,可促使冰川融化量增大,海平面因而升高。尽管仅就5000年很不完整的历史记录与资料,来讨论千年尺度的地球变化周期是困难的,对其机制更难以说清。不少天文学家不赞成各大行星的引力能够对地球产生较大影响,指出:所有行星对地球引力的总和仅及月球对地球引力的十万分之六。但上述解释对于开拓我们的思路仍然是有帮助的,值得进一步去探索。

图12-3 1982年11月2日八星地心汇聚的行星黄道位置(图中数字为地心视黄经)(据任振球,1990,修改)

地球自转时的瞬时旋转轴,在地球本体内作不大规则的圆周移动,这就是极移。极移的范围一般不超过12.2m(相当于±0.4″)。其周期性有不同的类型,如钱德勒摆动(1.174年=428.8天)为6~7年的平均振幅变化周期和29.8年(有的研究者得到的为30.65年或31.0年)较长期的振动。一般认为极移是由地球内核的振动所引起的。它可以影响到地球自转速度,进而引起气候、气温的变化。

每隔11年为太阳黑子剧烈活动的时期,这是大家都熟知的。太阳黑子的剧烈活动和耀斑暴发可引起太阳电磁辐射和微粒辐射强度的变化,在地球周围上空发生磁暴,引起中短期气候变化,甚至诱发地震。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引起一年内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和生物生长季节的变化,这也是大家早已公认的事实。月球半月潮是由月球的引潮力所引起的。引潮力是地球上某一点受月球的引力和地球绕地月系质心运动的惯性离心力之合力。正是这种引潮力,造成了大气潮汐、海水潮汐(一般可使海水向上升高几米到19m之多),以及固体潮(一般可使地表面升高几十厘米,特殊情况下可达1m左右)。这种半月潮可以在大气圈、水圈和地球内部各圈层中产生响应。

地球自转1周,即每一天的变化,可造成某地区接受太阳辐射量的日变化,生物体呈现“生物钟”现象,出现海水的半日潮以及固体潮等变化,但这种变化幅度相当小。

总之,地球上许多运动变化常可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周期有长有短,并且都是非线性变化的周期。各种时间尺度的周期还可互相叠加、互相影响,使周期性表现出十分复杂的演化过程。这些周期性,可能是整个宇宙系统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内部各圈层相互作用所造成的。

思考题

1.为什么必须要把地球当作一个开放的、具有整体性的动力系统来认识?

2.请根据前面已学的知识,概述地球各圈层之间的强相互作用。

3.地球为什么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发展?

4.地球演化为什么会表现出均变与灾变相继的复杂性?

5.根据地球自组织进化过程与非线性周期性演化的特点,你能否对地球的未来作出较科学的预测?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1.於崇文.1998.固体地球系统的复杂性与自组织临界性.地学前缘,5(34):159~182、347~368.

2.沃尔德罗·米歇尔.1995.复杂,陈玲译.1997.北京:三联书店,505.

3.巴罗JD.1994.卞毓麟译.1995.宇宙的起源.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19.

4.欧阳自远,张福勤,林文祝等.1995.行星地球的起源和演化模式———地球原始不均一性的起源及其对后期演化的制约.地质地球化学,(5):11~15.

5.欧阳自远,王世杰,张福勤.1997.天体化学:地球起源与演化的几个关键问题.地学前缘,4(3~4):175~183.

6.殷鸿福,徐道一,吴瑞棠.1988.地质演化突变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2.

7.周瑶琪,吴智平,章大港,赵华刚.1997.对地质节律与地球动力学系统的思考.地学前缘,4(3~4):85~94.

8.任振球.全球变化———地球四大圈层异常变化及其天文成因.1990.北京:科学出版社,226.

9.阿莱格尔CT.鲍道崇译.1989.陨石,地球,太阳系.北京:地质出版社,240.

10.Earth System Sciences Committee,NASA Advisory Council.1988.Earth System Science—A Closer View,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Washington D.C.,208.

11.Kasting J F.1998.Origin of water on the Earth.Scientific American,9(3):16~22.

12.Rampino M R,Stothers R B.1984.Geological rhythms and cometary impacts.Science,226:1426~1431.

13.Rampino M R,Stothers R B.1984.Terrestrial mass extinctions:Cometary impacts and the Sun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galactic plane.Nature,308:709~712.

关于“澳大利亚 北冰洋 地质特征相似点与不同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若蓝]投稿,不代表文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webi.com/cshi/202504-2530.html

(386)

文章推荐

  • 上海植物园有几个入口

    网上科普有关“上海植物园有几个入口”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上海植物园有几个入口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上海植物园共有4个入口,即1号门、2号门、3号门、4号门,其中4号门近三号线石龙路站,1号门和2号门位于龙吴路上。在2020年上海

    2024年12月15日
    158
  • 樟树市兴合卫生用品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网上有关“樟树市兴合卫生用品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樟树市兴合卫生用品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樟树市兴合卫生用品有限责任公司是2011-11-01在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

    2025年01月21日
    373
  • 学生科学爱眼科普大讲堂内容_1

    网上有关“学生科学爱眼科普大讲堂内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学生科学爱眼科普大讲堂内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学生科学爱眼科普大讲堂内容如下:1、健康的科学爱眼常识;2、正确的爱眼习惯培养,如何远离近视等眼类疾病;3、孩子高效学习能

    2025年01月21日
    335
  • 应用化学专业有那些课程

    网上有关“应用化学专业有那些课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应用化学专业有那些课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基础》、《精细化学品化学》、《高分子化学》

    2025年01月22日
    337
  • 学生身边的科学知识

    网上有关“学生身边的科学知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学生身边的科学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的人都可以在身边的大部分事物中找到科学知识。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

    2025年01月23日
    364
  • 成都百龄康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网上有关“成都百龄康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成都百龄康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成都百龄康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2015-05-22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

    2025年01月27日
    304
  • 菠菜植物细胞的观察实验报告

    网上有关“菠菜植物细胞的观察实验报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菠菜植物细胞的观察实验报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把菠菜的叶片进行研磨,将研磨液用纱布过滤后,得到一种绿色的液体.用离心管进行离心分层,此实验方法为差速离心法.(2)

    2025年01月29日
    308
  • 百度网盘可以赚钱吗

    网上科普有关“百度网盘可以赚钱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百度网盘可以赚钱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这种软件赚钱通过大平台官方途径赚钱才安全可靠,而且更轻松。(可以看看下面的百度最新活动)百度网盘联盟就提供了2种赚钱方式,无门槛无成本

    2025年02月10日
    380
  • 八段锦真能起到祛病的作用吗?

    网上科普有关“八段锦真能起到祛病的作用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八段锦真能起到祛病的作用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所谓的八段锦是指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至今共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

    2025年02月13日
    290
  • 梦见生病的亲人去远方的预兆

    网上科普有关“梦见生病的亲人去远方的预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梦见生病的亲人去远方的预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梦见生病的亲人去远方的预兆虽得尊长(或上司)之爱护提拔,或祖先之余德,而必可成功发展,但基础是(土在上而木在下)之

    2025年03月03日
    318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若蓝
    若蓝 2025年04月19日

    我是文本号的签约作者“若蓝”!

  • 若蓝
    若蓝 2025年04月19日

    希望本篇文章《澳大利亚 北冰洋 地质特征相似点与不同点》能对你有所帮助!

  • 若蓝
    若蓝 2025年04月19日

    本站[文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若蓝
    若蓝 2025年04月1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澳大利亚 北冰洋 地质特征相似点与不同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澳大利亚 北冰洋 地质特征相似点与不同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