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抑郁症的科普与预防主要内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抑郁症的科普与预防主要内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健康 中国行动(2019—2030年)》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高达2.1%,近年来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而且患病年龄越来越小。每年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中,青少年约占1/4。
抑郁的孩子为何越来越多?
一方面,大众对抑郁症的认识更加深入,家长们开始重视孩子的情绪问题,一旦觉察到不对劲,会主动就医。另一方面,孩子们面临的压力增多,快速变化的 社会 环境、学习压力、不合理的教养方式等,都导致孩子抑郁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很多情况下,不是孩子病了,而是家庭出现了问题。
孩子出现抑郁,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抑郁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有些孩子最开始可能只是身体不舒服,如恶心、肚子疼、头疼、头晕等;有些可能表现为情绪问题,比如容易哭泣、易发脾气。如果这些不典型的表现没有得到家长的及时关注或加以干预,孩子的病情会进一步加重,出现特别不开心、长期情绪低落、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跟家人冲突逐渐增多、长期睡眠不佳、 社会 关系和 社会 功能逐渐减弱,甚至无法上学、有自残行为和自杀想法等严重表现。
抑郁的孩子大多呈现什么特点?
1.青春期孩子多。 60%~70%的孩子集中在12~18岁年龄段,男女比例约1:2 。初中之前,男女孩发病率差不多,但从初中开始,女孩发病率明显高于男孩。
2.持续时间长。 很多家长往往是在孩子出现厌学后,才发现孩子有抑郁情绪的。门诊中,很多孩子的抑郁情绪基本持续了半年到一年,有的孩子甚至持续两三年。
3.教养环境严苛。 比较专制的家庭,家长控制欲较强,孩子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难以发展自主性。“什么都是父母来做主,我自己好像没什么用”,一个孩子在门诊中说道。长期生活在压抑的家庭中,孩子容易不自信,引发抑郁情绪。
4.人际关系不佳。 孩子跟同龄人关系不好,常受到同伴排挤,或者他欺负别人。无论哪种情况,孩子出现抑郁的可能性都会增加。
5.先天性因素影响。 父母或爷爷奶奶曾有过抑郁、早产或营养不良,孩子抑郁的可能性会增高。另外,母亲在孕期情绪是否稳定,对孩子未来情绪也有影响。
如何预防儿童抑郁症
孩子发病年龄越早,治疗难度相对越高。抑郁情绪出现得越早,提示孩子早年的养育环境或先天影响因素更大,后面治疗难度也会越大。从预防角度说,家长要给孩子更多包容性,及时给予孩子各方面的支持,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及时出现在孩子身边,并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平常,积极为孩子搭建社交渠道,让孩子多交朋友,多运动。对于已经抑郁的孩子,家长千万记住,不要责备孩子,最重要的是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和家庭教养模式,从病根上祛除孩子的抑郁因素。
医生简介
杨兴洁,现任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儿童心理病区主治医师,刘华清教授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知名专家团队成员。
专业特长: 擅长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情绪障碍诊断和治疗;对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等儿童心理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心理疏导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 星期三全天
文章转自 生命时报
抑郁症患者最怕的话
心理健康科普资料
心理健康科普资料,我们很多时候觉得身体健康就是健康了,但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下面为大家分享心理健康科普资料。
心理健康科普资料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良好的心境,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正常的适当的调控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心理健康“灰色区”示意图
如果将人的心理正常比作白色,心理不正常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域。我们绝大部分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处在中间的灰色区域,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心理健康科普资料2心理健康鉴定
心理是指人内在符号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具体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
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以及反映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
常见心理疾病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心因性疾病。神经系统没有器质性病变,仅仅是功能的减低和失调。导致病因是大脑长期负担过重、 过度疲劳或因精神受刺激,使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致。
神经衰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它是由于长期刺激引起大脑神经活动持续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能力减弱的一种神经症。主要特征是易兴奋、易激动、易疲惫,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敏感的人和有不良性格的人更易患此症。
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率很高,主要是由于生活学习压力过大、过分紧张、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如学习负担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家庭贫困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恋爱出现危机、就业压力过大等都是发病的诱因。如果使神经处于持久的紧张状态,超过了个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就会导致神经崩溃和失调。
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惊恐发作的状态。它使患者常常感到惶恐不安、心烦意乱,有的产生恐惧感。它与一般的焦虑情绪不同,一般的焦虑情绪是由具体对象具体事物引起的。而焦虑症没有引起焦虑的具体对象和理由。
患者常常表现为无明显原因和理由的紧张和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又没有具体原因,或过分关心周围的事物、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事心烦意乱、没有耐心。并常伴有心悸、头昏、恶心、手脚发冷等症状。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它的主要症状包括失眠、心烦、 反应迟钝、易怒、易激动、处事不冷静、忧郁、 持久疲劳。
抑郁症患者最怕的话
抑郁症患者最怕的话,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抑郁症患者,当我们对待抑郁症患者时需要格外的注意,因为这些患者比起普通人会更加脆弱,那么抑郁症患者最怕的话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抑郁症患者最怕的话1
抑郁其实离我们很近。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抑郁状态的人,因为恐慌、羞耻自责、不敢求助,或者身边人的不理解,正在经历无助和痛苦。
如果你发现自己身边有人抑郁了(或是可能抑郁了),下面这个列表中,有你可以尝试去帮助 ta 的方法,也有你千万不能做的事情、不能说的话。
正确认识抑郁症
认真阅读了这篇文章的你,已经完成了一个很好的开端。但是,抑郁症很复杂,本文还没有介绍抑郁症到底是什么、可能的危害、可能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等。这些讯息都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亲友的感受和遭遇。
为此,你需要阅读专业的科普内容。
“人生有起有落,都会过去的”
—— 这种会害死人的话,千万别说!
对你而言,人生总会有低谷的,总会过去的,只要有希望,咬咬牙就会撑过去的……
但对抑郁者而言,我们上面就提到了,希望真的不在了,无助感充斥全身,“咬牙撑过去” 的精力也被魔鬼剥夺了……
真的.,你这样说,他们不仅不会像你期望的那样 “振作起来”,反而还会更加讨厌自己:“我怎么就做不到呢?怎么就好不起来呢?” 于是进一步厌恶自己(又一个抑郁症状),从而加剧病情。
下面有 10 句话,你来判断一下:哪几句话可以对 ta 说,而哪几句反而会伤害到 ta?
1、 你不是一个人。我就在这里。
2、我可能无法确切感受到你的感受,但我很关心你,我也想帮助你。
3、如果哪天你想放弃了、撑不下去了,请你告诉自己:“我还能再撑一天,或者哪怕一个小时、一分钟也好”。
4、你对我很重要。你的生命对我也很重要。
5、有什么我能为你做的,能帮助到你吗?
6、你现在的感觉存在于是你的头脑中,那是一种你可以控制的想法。相信我,你可以自主选择抹去它的!
7、我们都有难过的时候,我也一样,上周我还因为男朋友和我分手难过呢,哭得要死要活的,现在我不是也好了?那时候还是你安慰我的,记得吗?
8、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你要朝前看!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9、活下去的理由有千千万万个,你能想出几个死的理由呢?想不出的话,那当然就要勇敢活下去!
10、世上比你惨的人多了去了,至少你还有你现在的工作啊、你有爱你的家人和朋友啊!还有好多人什么都没有呢!
答案揭晓:以上 10 句话中,①-⑤ 是你可以说的,⑥-⑩ 是你必须避免的。
抑郁症患者最怕的话2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产生抑郁症的人轻则会对任何事情失去兴趣,严重甚至会出现自杀念头,但很多时候没有患过的人是很难理解他们的内心。
有人说,抑郁症患者都是因为自己太善良,不忍心伤害别人,才逼疯了自己。
我想来一场猝不及防的意外,大到来不及抢救,来不及考虑对父母的愧疚和对死亡的恐惧,只是单纯地离开这个世界,离开这个,不需要我的世界。
到底是怎么样的不理解才让这些人如此厌恶这个世界,是否有些话真的不适合对抑郁症讲呢?今天我来给大家总结总结。
“你只是想太多了”
大概我从业四年,听到关于抑郁症最悲哀的一句话莫过于:“没人觉得我病了,他们只是觉得我想太多了。”
没错,这句话就是一个抑郁症内心最痛最无奈的呼唤。
面对生理疾病,无论多轻都会有人可以理解,但是发生在心理的痛苦,却很难得到他人的同情。
人们轻易的对别人的生活妄加揣测和指责,然后在轻飘飘的说一句,你就是想太多了。
我这里想说,抑郁症患者的确是想太多,可他们的想太多并不是自己选择的,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在太多人的眼里,觉得抑郁症就是闲的发慌,就是矫情,就是没事找事,可是他们不知道,抑郁症真的是一种病,他们不是自己作,而是病了。
因为无数研究已经发现,抑郁症的大脑和普通人的大脑并不相同。
由于长时间的负面情绪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分泌早已紊乱,那些胡思乱想并非抑郁症主观所想,而是不得不面对的痛苦。
说通俗一些,这就是症状,他们也很无奈,所以别再说抑郁症就是想太多了。
你平时那么好,怎么可能抑郁?
有人觉得抑郁症是因为没钱导致的,所以面对那些不愁吃,不愁穿的人患上抑郁症总是不能理解。
记得去年,B站搞笑健身博主“杨老师”,因为看心理医生火了。
之所以可以火,是因为有人觉得,“你这种人还要看心理医生?”、“你每天都在讲免费笑话,怎么可能有心理问题?”
可现实情况却是无数演员和成功人士得抑郁症,甚至喜剧演员更容易被抑郁侵袭,每一种痛苦都有痛苦的理由,过得好绝不是一个人不能脆弱和患上抑郁症的理由。
你就是太脆弱了
知道吗,没人希望自己在痛苦的时候被他人来一句:“你就是太脆弱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患上抑郁症好像就=脆弱?
后来针对这个问题,哥伦比亚大学一位心理学教授Helen Verdeli 在做研究的时候发现,那些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更容易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她发现,中国文化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价值观,认为人必须要承受痛苦,吃得住苦。
所以,人们更倾向于把自己的困难或情绪留在心里。
因为有心理问题,就等于脆弱,就等于人生的失败,这是社会不允许的,也是他们所不能承受的。
在这样的文化下很显然,我们是希望自己坚强,可坚强真的有助于减少痛苦吗?
《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数据表示,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16.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而心理健康的人数比例, 仅为10.3%。
好像并没有,你的坚强和掩盖并不能让你变得不那么抑郁和健康,反而更加容易将问题变得复杂。
之前看一个演讲,一位黑人女生讲述自己是如何被不能表达脆弱祸害的。
她从小也被教育,千万不能对别人展露脆弱。所以,在她被诊断为抑郁症后,她一度不承认这个事实,觉得自己脆弱,情绪低落,扛不住压力,是件十分羞耻的事。
直到有一天,妈妈给她打了一个电话说,她22岁的侄子自杀了。
和她在一起朝夕相处的侄子平时那么好,没想到也有抑郁症,她这才恍然大悟,不能再这样伪装下去,终于她鼓起勇气告诉大家“逞强”有多么可怕。
关于对待抑郁症上,我很羡慕一部**《丈夫得了抑郁症》中,妻子帮助丈夫走出抑郁的故事。
小晴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陪伴着丈夫。她不急着要丈夫马上康复,而是告诉他:
做自己想做的事,吃自己想吃的东西,如果痛苦的话,不努力也是可以的。
最让我感动的是,妻子陪伴抑郁的丈夫去工作单位时,发现过去丈夫那么痛苦还要乘坐如此拥挤的公交。当下表示理解和同情,这个时候丈夫因为妻子的理解而痛哭出来。
没错,抑郁症需要得到这个社会的理解,如果此刻你正遭受心理疾病的污名化,我希望你需要明白,该羞耻的不是你,是那些不了解你却肆意评判你的人。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在裂痕上追逐光芒的人,不应该被嘲笑。
关于“抑郁症的科普与预防主要内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忆岚]投稿,不代表文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webi.com/cshi/202504-256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文本号的签约作者“忆岚”!
希望本篇文章《抑郁症的科普与预防主要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文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抑郁症的科普与预防主要内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抑郁症的科普与预防主要内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