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营养科普文章分析报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营养科普文章分析报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日本在中小学校法定进行食育教育70余年,致使全民重视营养。很明显,日本之所以成为长寿大国、 健康 大国,是与人们自小接受营养教育分不开的。在我国,学生与公众通常都没有接受专门的营养教育的机会。
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是:将合理营养的基本原则向大家作一介绍,希望工作繁忙的年轻人能抽暇一读,更望辛苦了大半生的老年人认真阅。对照日本,有给各位补课的愿望。当然,营养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绝非本文4000余字可叙述得了,我将重点介绍该怎样认识每天都要接触各类食物。
现代营养学是建立在营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的。以确定食物含有的营养素的作用为目标,研究食物的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迄今, 已明确的为人体生长、发育和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有七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每一类又有若干种,共四十余种。
在上一世纪前半叶,营养学完成了对营养素的基本认识。
当时,人们主要关心的是,人体需要什么营养素和某种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素及其作用,少吃、不吃或缺少某类食物能造成什么后果,旨在预防和治疗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是营养不良)。
大约从四五十年前起,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解决了食物匮乏之后,居民开始出现营养过剩(又称营养过度),以及随之而来的肥胖、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高发。促使营养学更倾向于研究过多或过少和不均衡摄入某些营养素对 健康 的影响,以及确定儿童、妇女、老年人等各类人群对营养素的适宜摄入量。目的是解决如何选择和搭配食物,使人从膳食中获得有益 健康 的营养,即合理营养。
营养学界有一句名言:"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膳食"。膳食者,人们日常吃的主副食之组合也。膳食由食物搭配组成,膳食好与不好的区别,主要在于能否依据食物特性与所含的成分,进行科学的安排。
根据食物的特点和人的需要,将多种食物进行科学的组合,互为补充,相辅相承,便组成了平衡膳食。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物质基础,合理营养是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重要保证。
平衡膳食的平衡指的什么?对于正常人,当前最为国内营养学家肯定的五项内容是: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平衡;主食与副食平衡;主食中粗细平衡;热量出入平衡;寒凉与温热平衡。
具体的说,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平衡,即荤素平衡,以烹调前的生重计,每天所吃的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比例大致应是1比7;主食与副食平衡是指每餐饭都有主有副,粮谷类主食是不能少的,从事轻体力劳的成年男子每天一般为300-500克,女子200-400克,老年人120-200克;主食中粗细平衡是指粮谷类主食要有一定比例的粗杂粮,一般占1/3-1/2,儿童宜少些,老年人宜多些;热量出入平衡是指从食物里摄入的热量和身体消耗的热量达到平衡,长期保特热量出入平衡能维持 健康 体重,通常,白领年轻人每天需要2000千卡左右的热量,老人需1200-1500千卡,谷物主食和动物性食品是热含量最多的食物,在早午晚三餐一般按3比4比3的比例分配即可;寒凉与温热平衡,为中医概念,将在下面叙述。
营养学家将人类每天吃的食物分作谷类食物、动物性食物等五大类。中国营养学会在2016年制定了现阶段中国人对各类食物的推荐量。以食物烹调前的生重计 ,一般正常成人平均每人每天的五大类食物的适宜摄入量通常是:谷类食物为150-400克;蔬菜和水果分别为300-500克和200-400克;动物性食物为125-225克(鱼虾类50-100克、畜禽肉50-75克、蛋类25-50克);奶类与豆制品分别为300克和30-50克;油脂类不超过25或30克,食盐不超过6克。
食物的保健功能是通过所含的成分实现的。 这些成分必须在达到一定的量和持续相当时间时,才能充分的发挥功效。 比如,土豆含有的矿物质钾,可以预防脑中风发作,但研究表明,只有在长年每天吃2-3只土豆,获得的700毫克以上的钾时,才能将脑中风的风险减少40%。再如,有研究称,吃苹果能降低50%的冠心病发生风险,但必须长年坚持每天吃一只苹果。又如,说红薯有抗衰老和抗癌作用,这是流行病学家在总结了长寿地区居民的膳食时发现的;对照调查也发现,很多地方的人长年以红薯为食,癌症发生率比不吃和少吃的人低。又如,海鱼中的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防止脑卒中,但只有长年坚持每周吃五次鱼,每次50-100克以上时,才会获得能产生效果的充足的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
然而,尽管这些事实已为营养学研究证实,但在通常情况下,终究不能鼓励人们单纯依赖吃土豆防止脑中风,也不能为了防癌,每天都要以红薯为主食。因为不管什么食物,过多的食用,在通常情况下,对一般人而言,即便承受得了,也会给人带来这样或那样的负面影响。人的胃口有限,多吃了土豆、苹果、红薯或海鱼,就要少吃其他食物,不只不现实。重要的还是,因为少吃了其他食物,就势必要缺少某些营养成分,将影响从其他食物中获得另外的营养与保健效果。顾此失彼 ,就 违背了平衡膳食原则,久而久之,便将使身体遭受其他损害。
不少公众,特别是对饮食 养生 感兴趣的老年人,以及不少初涉营养学的人士,在了解了某一食物的特定营养和保健优势后,很容易过份看重其具有的某种功效。而现今 社会 上也不乏有人对某种可食之物和产品(如保健品)有意无意的过度宣传,致使一些人(主要是老年人)因而盲目格外青睐和过量摄食该物或该产品。则很可能会发生有损 健康 的后果,老年人甚至因此会贻误对所患的疾病的治疗。
在人类所有的天然食物中,除毌乳能满足6个月以内小儿的生长需求外,没有一种食物能满足人的全部营养需求。因此 ,就要求人每天都必须要吃多种食物。因为每一种食物含有的成分都不一样,组成膳食的食物品种越多,人摄取到的有益成分的种类就越接近齐全。
面临大自然赐予人类纷繁众多的可食之物,无论是年轻人、儿童、还是老年人,男女老少在安排每天食用的食物时,一定要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特性,依据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做综合考虑,吃平衡膳食。
合理营养能保证儿童茁壮成长、年轻人精力充沛,老年人获得防控慢性病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什么都吃,不失偏颇,又适可而止 。 请切记:要作到合理营养,必须发挥食物的总体效应,必须使组成日常膳食的各种食物保持平衡,而不是单独依赖某一个食物。不以偏概全,注意饮食 养生 的老年人尤其应该警惕避免走极端。
中医的精髓是"药食同源",主张"凡膳皆药,寓医于食"。其关于食物四性五味和"五味养五脏"的理论,是我们的祖先对世界医学的卓越贡献,应该视作营养学的组成部分。
与现代营养学注重食物成分分析不同,中医看重的是食物的整体功能,认为食物有四性五味之分,即寒、热、温、凉四性和酸、苦、甘、辛、咸五味。四性是由各个食物食后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决定的,五味是指不同味的食物对人体的功用不同。 中医非常重视饮食调理,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和"五味相调,性味相连"的法则,根据人的体质、征侯、时令辩证论治,选食不同性味的食物,做到寒凉与温热平衡等,以达到增强体质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比如,属于甘味的糯米、蜂蜜、山药有补益作用,体虚的人适当多吃些,能强身健体;苦味和寒凉性的苦瓜、丝瓜、芹菜、绿豆、绿苶、鸭肉,夏天吃,有清热去湿的功效;属于温热性食物的羊肉、生姜、辣椒、桂圆,冬季或寒性体质的人吃,能温中散寒。以及大枣能补血,梨能止咳等。
中医师经过辨证论治,依据人的阴阳、虚实、表里、寒热的脏腑表现,遵照食物的四性五味选择和安排食物,可让人取得事半功倍的 养生 效果。
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患3.4种慢性病。笔者个人体会,长期患有慢性病的体弱老年人如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个人的体质,按照食物的性味选择食物,对于祛病延年是特别有益的。
但笔者有必要强调指出,运用中医理论 养生 应取得专业人士的指导。对饮食 养生 感兴趣的人,一定要警惕有人夸大某一食物(如有人吹嘘过的茄子、泥鳅)或其制品(如南瓜粉)的功能作用,甚至将某种保健品说成为包治百病的神丹炒药,无疑,是要上当受骗的。
生命的复杂性与个体差异使营养保健不能按一个或几个固定模式施行。老年人患有的慢性病病症不同,个人体质也不同,因此,在调配饮食和采用中医食 养生 方法时,必当因人而异,还要因病而异。老年人切忌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好的膳食应该具备营养、安全、饱腹、好吃、方便、便宜六个要素。就其生物学特征与人的需要而言,食物无好坏优劣与等级之分。市场上价格昂贵的产品,对你未必有益。 各种食物如同建筑用的砖瓦石块和钢筋水泥,各有各的性能和用途,膳食则如同房舍楼厦。调配膳食与营造建筑物一样,决定的因素是人怎样选择与安排。平衡膳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安排平衡膳食除了要考虑人的 健康 需求外,还应顾及就餐者的喜好、习惯、风俗、经济状况及市场供应等诸多因素,才能使人愿意和喜欢接受。饮食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但要吃得科学,吃得合理,却有着比较深奥的学问,要下番功夫学习才成。
不言而喻,越早了解,对人就越有益。不只能从食物中吃出 健康 ,还能从丰富多彩的食物里享受到生活乐趣。各位:花一些时间主动学习吧!为了自已,也为了家人。 健康 第一哟!
我国古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有言道:"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让我们通过正规的渠道认识食物,尽可能多的学习些营养知识吧!
参考文献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刘政等.老年人该怎样吃.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方维忠等.中老年病防控.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8年
(取之网络。作者:朝健、福顺;审修:刘政)
刘政 主任医师。为我国较早从事现代营养学的专家,获省部级与市级科研奖各三项,出版专著九部,在电视、社区、学校做 健康 讲座数百场。祝愿普天下之男女老幼,人人幸福安康!
# 健康 科普排位赛##学问分享官##慢性病##合理营养## 健康 守护者##@谣零零计划
营养知识科普碳水化合物
题目:认识餐桌盐
众所周知,地球化学中的众多化学元素,有的对人体是害的,有的对人体是有益的,然而所有有益于人体的化学元素对人体的作用都是双刃剑,则:少了会致病,多了同样会致病。这里我们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自然给人类养生的秘诀就是一个“度”字。
近代科学发现人体中需要含有60多种化学元素,其中: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等11种元素占人体重量组成的99.9%,学术界称它为“宏量”元素。其余不到0.1%的是由硅、铁、氟、锌、碘、铜、钒、锰、镍、硒、铬、锡、钼等为人体必需的14种元素组成,学术界称它为“微量”元素。人体中还有30多种极其微量甚至只能在化验中以“痕量”显示的元素,这些元素中,有些具有对人体特殊生理功能为人体所必需的,也有一些对人体可有可无的,此外另有一些是对人体是有毒的,诸如:铅、镉、汞、六价铬、砷、等元素。
当以上这些元素均以人体所需的“度”存在于人体时,人体就健康。但在人体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的生理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地球化学环境制约和人为饮食习惯的影响,而对某一种元素的摄入量过多或过少时,它就会在人体上显示出某些不适甚至于不同程度的病态来。
当前人们非常关心“钠”这个宏量元素对人体影响。钠在地球上分布非常广泛,多以“氧化钠”存在于各类岩石中,而人体所需的钠是“氯化钠”,即“食盐”。柴、米、油、盐是人们日常缺一不可的四大生活物质。,有人爱吃咸(称口味重),有人爱吃淡(称口味轻),这里可有学问了,我们且不可轻视它。因为钠元素是人体代谢所必需的矿物质营养素,起着维持细胞酸碱度的平衡,并且维持神经、肌肉、心脏、肾脏以及各种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动。钠摄入人体后又会通过尿、粪、汗液、泪水、鼻涕等向体外代谢,而主要的是通过汗液排泄。如果人体钠的摄入量高于排泄量超过人体所需的“度”时,它会打破体内的代谢平衡,阻碍其他营养的吸收,出现周身浮肿,引患高血压,诱发心脑血管病发生,严重危害着人的生命。但当钠摄入量少于排泄量而不能满足人体钠的所需的那个“度”时,又会罹患“钠缺乏症”,其症状表现:为身体倦怠乏力,神情淡漠木僵,还会出现恶心、视力模糊、心率加速、血压降低、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起立昏倒,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肾功能和心功能衰竭,同样会危害人的生命。眼下时尚“清淡”,然而清淡还得有个“度”,当前有人把“戒晕禁盐”作为长寿之道,这就就显得不那么科学了。国际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需要6克左右,也就是人体每天的必需量。但依照我们中国人的口味成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要超过6克的2—3倍。大家都知道,一般体力劳动的人出汗多,钠通过汗腺向体外 排泄量就多了,人们付出的动强度大,相对多吃一些盐亦在情理之中。夏天,人爱出汗,如果得不到钠的及时的补充,人就会中署。”,我国的西部地区因日照强,所以那里的人群特别爱吃咸,这是气候因素所决定的。从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看,吃辣与不吃辣它和口味或重或轻有关,辣能刺激人体汗腺的分泌,可促进人体对钠元素的新陈代谢。大家都知道,四川人爱吃火锅,咸得简直不能再咸,然而辣得简直不能再辣,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食盐对人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它作为人体“补碘的载体”,则“加碘食盐”被国家强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碘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国际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成人摄入量为150- ──300微克,我们莫看其微,一当人体患上“碘缺乏症”,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就大了。它可诱发人体“甲亢症”和“克汀病”的发生。甲亢症状:颈粗、突眼、怕热、多汗、腹泻、易饿、心悸、消瘦、肌无力、手震颤、妇女月经纹乱,还会焦燥易怒,从而常常会引发家庭、邻里、社会的不和谐。严重的还会导致精神、心血管、肌肉骨骼、生殖系统等诸多方面的疾病,因此危及人体健康和寿命。
从历史角度看,在未推行加碘食盐前, “甲亢”病患者随处可见,因患克汀病而导致人群中出现白痴、半白痴几乎每个大小村庄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聋哑、半聋哑和智商低下的人就更多了,“白痴家庭”也常有所见,而且山区尤为严重一些。这不能说与我国有部分地区环境缺碘无关吧。
再次呼吁对富含碘的海产品有着不常吃和不爱吃习惯的人群,购买食盐,需选加碘食盐。
营养知识科普,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与相类、蛋白质一起被称为三大产能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碳水化合物是一大类有机化合物,根把聚合度分为糖、寡糖和多糖。
糖(1~2个糖分子)。
单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
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海藻糖。
糖醇:山梨醇、甘露糖醇。
寡糖(3~9个糖分子)。
异麦芽低聚糖:麦芽糖糊精。
其他寡糖:棉子糖、水苏糖、低聚果糖。
多糖(10个糖分子)。
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变性淀粉。
非淀粉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亲水胶质物。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储存和提供能量;构成机体组织及重要生命物质;节约蛋白质;抗生铜作用;解毒;增强肠道功能。
膳食参考摄入量。
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0%~65%。
食物来源:善食中淀粉的来源主要是粮谷类和薯类食物;单糖和双糖的来源主要是蔗糖、糖果、甜食、糕点、甜味水果、含糖饮料和蜂蜜等。
血糖生成指数。
是用以衡量某种食物或某种膳食组成对血糖浓度影响的一个指标;G引高的食物或膳食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完全,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血糖浓度波动大;G1低的食物或膳食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释放缓慢,葡萄塘进入血液后峰值低,下降速度慢,血概浓度波动小。
关于“营养科普文章分析报告”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尔曼]投稿,不代表文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webi.com/cshi/202504-36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文本号的签约作者“尔曼”!
希望本篇文章《营养科普文章分析报告》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文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营养科普文章分析报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营养科普文章分析报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日本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