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张景中是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张景中是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解析: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举办科普作家作品研讨会在我的记忆中还是第一次。文学作品应该有鉴赏,科普作品也应该有鉴赏。
张景中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数学家,又是80年代崛起的著名的科普作家。在世纪之交,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理事长。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他出版了第一本数学科普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又写了不少科普精品,成为中少社首批金作家。在今年以“数学与大众”为主题的世界数学家大会召开前,中少社把他为本社写的精品图书分三册结集出版,必将对新世纪数学科普读物的繁荣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张景中先生是我尊敬的老师,又是相识近20年的朋友。作为他在中少社所出的大部分书的责任编辑,又是这些书的第一个读者,我感到十分荣幸。我非常敬重张先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的为人。张先生的人生之路十分坎坷。他曾是北京大学数力系的高材生,可是1957年,由于如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不得不中断学习,从1958年到1978年,他脱离所热爱的专业达20年之久。在逆境中,他于1974年开始了用面积法改造平面几何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个意志薄弱者可能经过这人世上少有的风风雨雨,早就被埋没,可是张先生并没有沉沦,他矢志不渝,像一块金子,经过风风雨雨的冲洗,反倒熠熠生辉了。
由于与张先生接触相对较多,我对他的科普创作略有了解。张景中先生一贯主张把数学变容易一些。他认为学生“要在短短的12年里把几千年积累的数学知识学会,本来就难。”他还说:“评价一个科学家,往往是看他会做什么。评价一个学生则是看他不会做什么,所以学生是很苦的。”他对“难”有一个通俗的解释。他说,“难”和“容易”的关键是熟悉和不熟悉。为了化难为易,他提供了一条十分宝贵的经验,他说:“我的基本想法是,要讲一个新东西,先要仔细分析一下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他掌握了哪些东西,一定要从他掌握的东西出发,加进最少的新东西让他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这话说得何等好啊!比如讲到“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共15个头,40只脚,问有多少鸡,多少兔?书上用的是假设法,假定鸡都是兔或假定兔都是鸡,学生很不理解。张先生却不这么讲。他说鸡有2只脚,兔子有4只脚,出现了不平等。实际上,也是平等的,本来鸡也有4“脚”,只是翅膀不算脚。15个头本应有60只脚,为什么有40只脚呢?因为翅膀不算脚,有20(60-40)个翅膀,有多少鸡呢?20个翅膀正好是10只鸡。这是我见到的讲这类题的最精彩的方法。
张景中先生一贯主张,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学会思考。他很欣赏一位科学大师的话:你白天工作,晚上工作,那什么时候思考呢?我们很多老师总是引导学生步入他们事先设定的圈子里,而张先生则是挖掘学生的想像空间,让他们尝到深入探索的乐趣。比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祖冲之发现的密率π≈355 113时,引导读者去思考:能不能有更接近π的分母最小的分数呢?最后不但找出了更接近π的分数52163 /16604,还介绍了推出的方法。尽管如此,作者还是指出祖率仍是不可替代的。因为这样的精确度已经足够了,另外它也十分好记,从分母到分子就是把113355从中间分开,113作分母,355作分子。正如高斯所说:“任何正常人能像我这样持续不断地思考,他也会得到同样的结论。”张先生正是这样点拨学生的。
张景中先生一贯主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他在科普创作中展现的思维形式不是再造性思维而是创造性思维。在介绍《数学家的眼光》时,他说:“书中不少地方的推导方法、叙述方式是自己思考所得,有些与自己的科研题目有关。有自己的东西便不会与别人雷同;与科研同步就会使高水平读者也会从中看到新鲜的东西。”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十分欣赏和介绍别人的创新成果。比如,在讲到攻克世界难题——佩多问题时,他突出介绍了一个落榜青年的贡献。在介绍例证法时,他介绍了洪加威教授的新贡献。
张景中先生为中少社写的现在结集的3本书是在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完成的。可是,这些作品,至今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仍在数学科普创作中处于领先地位,有的书完全可以走向世界。在这些书中,他全方位地解决了三个层面的现代数学的普及问题。
第一个层面是普通的高等数学。对此,他重在讲述现代数学思想。面对中学生,他提出了只讲数学思想,不讲数学理论的白描式地介绍现代数学的构想。书中的例示多数是初中学生能看懂的智力测验或数学游戏,但是例示的观点高,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它的思想却与某些现代数学同构。
第二个层面是高深的研究数学。对此,他重在讲述数学问题中的科学哲学。他告诉人们,科学与普及的结合点是科学哲学。比如,《数学家的眼光》这本用了5年时间,仅写了6.5万字的小册子处处闪耀着科学思维的闪光点。她用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告诉读者:数学家的眼光是抽象的,我们觉得不同的问题,他们看来却是相同的。数学家的眼光是精确的、严密的,我们觉得一样或差不多的东西,他们看来却有天地之别。数学家的眼光是透彻的、犀利的,我们觉得很满足的数学结论,他们却穷追不舍。数学家的眼光是辩证的,我们觉得一是一,二是二,他们却常常盯住变中不变的东西,不变中变的东西。有了这种深刻的认识,使科学家与少年儿童对话成为可能,同时,提供了科学家为大众写科普的宝贵经验。
第三个层面是前沿的科研课题。为此,他着眼于拉近科学家与中学生学习生活的距离,把从科研第一线挖掘出的核心思想和方法变为一种可操作、实用的新式学习武器。现在结集出版的《新概念几何》就是这方面的力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阳春白雪飘向人间,这是张景中先生的一大贡献。他创立的以度量为基础,面积为中心的平面几何新体系必将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由于面积法的实质是变量法,把面积作为变量,既为几何机械证明实现了突破,又为将来学习平面几何像解代数方程一样便捷提供了可能。
张景中先生的写作是很有特点的。对于他的创作手法,我只介绍两点。一是他注重“啊哈”效应。按他自己的话说,让所提出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出乎预料之外,在乎情理之中”,让人们有一种“啊哈!灵机一动”的感觉。比如,作者援引陈省身教授北大讲学时的开场白说:“人们常说,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但是,这是不对的!”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人们会说:“啊?怎么不对?有没有搞错呀!”当问题解决后,人们会说:“哈!真是美妙之极!”二是他善于深入浅出。他所做的深入浅出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比如,讲到有些问题不能应用交换率时,他指出:鞋子和袜子就不能交换,先穿鞋子再穿袜子成什么样子呢?讲到高等数学中一个十分有名的有限覆盖定理时,作者巧妙地打了一个比喻:“假想闭区间〔0,1〕里每个点都是一个小人儿,下雨啦,他们撑起了无数的小雨伞。小雨伞替每个点都很好地遮了雨。有一条定理说,这时没有必要用无穷多把伞,从这些伞里一定可以挑出有限把,其他的都收起来,照样遮雨。”从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了人们求学的情感因素。
最后,对张景中先生的创作经验,我也讲两条。一条是科学家必须对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有足够兴趣与热情。这样他才愿意通过自己写的科普作品召唤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自己的行列。
波利亚说,有一条绝对正确的规律:如果老师不喜欢数学,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数学。类似地,如果科普作家对自己写的东西没有入了迷似的热情,他的书也难于引起读者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与热情。另一条是高水平的科普创作必须与科研同步。没有不搞科研的科学家,只有科普创作瞄准前沿的科研,才会有活力,才能有创新,才会震撼用常规方法思维的人。由科学研究而激发出来的科普创作的思维闪光点是不会经常发生的,只有时间充裕一些,在轻松的心境下,科学家才能把不同时间内的释放出的思维闪光点尽可能多地收集在一起。我觉得,作为编辑应当敢于主动请科学家写科普,鼓励他们的创作 *** 。同时希望更多的科学家为高新科技的普及,为提高中国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做出杰出的贡献。
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
文章《南州六月荔枝丹》是科普文体裁。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的作品,这篇文章准确、详实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做了一般性介绍,并对我国荔枝生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南州六月荔枝丹》选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选入初中语文版九下语文书以及苏教版必修五。
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1901~1988,浙江海宁人。早在30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
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出版《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学碎锦》。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州六月荔枝丹
高士其有哪些科普作品?
《伊林十万个为什么》一书这一极富生命力的名称即取自伊林的著作,而米·伊林则取自获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
卢·吉卜林的一句话:“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米·伊林(1896—1953)是我国读者十分熟悉的苏联著名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著名的科普作品有《十万个为什么》、《几点了》、《白纸黑字》、《桌上的太阳》、《原子世界旅行记》和《在你周围的事物》等。 “十万个为什么”这是一个全面而极富生命力的名称即取自伊林的著作,而米·伊林则取自获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卢·吉卜林的一句话:“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米·伊林的作品是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对我国科普创作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老一辈的科普作家和20世纪50年代成长起来的许多科普作家,都从米·伊林的作品中受到教益。 米·伊林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用文艺的笔调、生动的比喻、典型的事例、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科学知识,作品活泼而又逻辑严谨。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曾在《人民日报》上用“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这样16个字来概括米·伊林作品的写作特点。 米·伊林作品译介到中国来已有七八十年,版次不断增加,印数始终不衰,一直是广大青少年的良师益友。
高士其科普作品有:
1、《细菌世界历险记》
《细菌世界历险记》是2012年1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该书主要讲述了“我”偶然喝了能将人变小直到是亿分之一毫米大小,可以到细菌世界做一回历险的液体,因而发生的有趣故事。
2、《细菌的衣食住行》
《细菌的衣食住行》是作者高士其于1970年1月在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生物类书籍。全书共分为五章,分别为概论、“大王”的生活、“蚂蚁”的生活、大王和蚂蚁的斗争、其他的捣乱分子等。
3、《站在科学的阳光下》
《站在科学的阳光下》是2010年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普及形式来使公众理解科学、理解公共卫生。
4、《菌儿自传中国科普佳作精选》
《菌儿自传中国科普佳作精选》是2002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
5、《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上、下集)》
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同志,自三十年代以来写了大量科学文艺和科普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上集收载作者解放前的作品,主要选自“菌儿自传”、“细菌与人”、“抗战与防疫”和“活捉小魔王”等书。
下集收载作者建国以后的作品,分科普作品和科学小品两部分。这些作品,形式多样,通俗易懂,读来引人入胜,既普及了科学知识,又给读者以思想启发。
关于“张景中是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洪滨丶小可爱]投稿,不代表文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webi.com/cshi/202501-73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文本号的签约作者“洪滨丶小可爱”!
希望本篇文章《张景中是谁》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文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张景中是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张景中是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