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胰腺癌一般是什么导致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胰腺癌一般是什么导致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经常看科普的朋友可能都知道,胰腺癌是“癌中之王”。为什么呢?因为一旦发生胰腺癌,90%的人在1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仅为1%-3%,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真实研究的数据。所以,了解胰腺癌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针对性地预防、筛查很重要。
同胃一样,胰腺也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它分泌的胰液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液。
胰腺是横卧在我们体内的,位于胃后方的腹膜后间隙中,在临床分期中,分为胰头、胰体、胰尾三部分,胰头是胰腺癌最好发的部位。
胰头被十二指肠包绕,其下缘在肠系膜上静脉右后方形成一沟状突包绕。头部在脊柱右侧。胰体尾部位于脊柱左侧,两者界线不清,与胃大弯、脾门及左肾门相邻。
要问胰腺癌一般是什么导致的,就是说病因是什么,不过胰腺癌的病因目前其实是不明确的,高危险因素倒是有不少,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遗传因素 :BRCA1/2胚系突变与胰腺癌风险增高有关,这些基因突变可能来源于后天获得,也可能是遗传。有研究表明,有胰腺癌家族史,会使家族中60岁以上的成员胰腺癌的发病率增大18倍,如果家族中有3个及以上的成员患胰腺癌,则家族中60岁以上的成员胰腺癌的发病率会增大到57倍,这算是比较惊人的倍数了。
吸烟 :吸烟是目前公认的对胰腺癌发病有确定作用的危险因素,吸烟导致的胰腺癌占20%-30%。有研究证实吸烟者的危险性与其吸烟程度是成正比的,但是戒烟会让这种危险性大大减低,对戒烟10-15年的人,其危险性与终生不吸烟的人相近。另外,吸烟者危害的不只是您自己,家人如果吸了二手烟,致癌风险同样会大大增加。
糖尿病 :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1.8-2.1倍。大约一半以上的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血糖升高但是还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长病程的糖尿病(一般>2年)可能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但是2年内新发、短病程糖尿病则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表现。
慢性胰腺炎 :有过慢性胰腺炎病史的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有所增加。在国外,曾经有人对223名有过慢性胰腺炎的患者做了跟踪调查,14年后有8名患者死于胰腺癌,患病率高达3.59%,远远高于正常人群的(4~10)/10万发病率。而且慢性胰腺炎与<65岁患胰腺癌的相关性更大,如果胰腺炎能被有效控制,胰腺癌的发病率则会相应地有所降低。
生活习惯 :一项多达16万人的队列研究提示,肥胖和过少的体力运动亦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病率。相反,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降低胰腺癌的发病率,每周步行或者慢跑1.5h以上,可以减少50%的胰腺癌发病率。
饮食习惯 :美国曾有一项研究证实,吃太多热狗、香肠与其他加工过的肉类食品,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研究还指出,吃禽肉、乳制品与蛋类就不存在患胰腺癌的危险。加工肉类与红肉中的油脂含量高,可能是增加患胰腺癌风险的主要原因,此外,加工与烹煮肉类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也可能产生致癌物质。
环境因素 :暴露于氯化烃溶剂、镍及镍化合物、铬化合物、多环芳香烃、有机氯杀虫剂、硅尘及脂溶剂的职业史会提高胰腺癌的发病率。
戒烟、控酒 :虽然酒精与胰腺癌的相关性是有争议的,但是某些研究表明酒精是危险因素之一,所以为了自身健康要避免酗酒。
调整膳食结构 :不吃烧焦和烤糊等可能致癌的食品,尽量少吃高脂、高油、高盐的食物,防止因食物油脂过多而使胰腺过度的分泌胰液。要以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饮食为主。
生活规律,减少应酬,坚决杜绝暴饮暴食。因为暴饮暴食容易引起胰腺炎,如果发展成重症胰腺炎甚至危及生命,若进展为慢性胰腺炎也为胰腺癌种下隐患。
保持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作为膳食的主体。每天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必要的矿物质。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免引发糖尿病。
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户外有氧运动,避免超重和肥胖。
对于有胰腺良性病变的患者,比如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者,尤其是伴有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导管内黏液乳头状瘤、粘液性囊性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等,要及时就医治疗。
40岁以上的人群,如果有下列情况,如:梗阻性黄疸;近期出现的一些无法解释的表现,如体重下降超过10%、上腹部或腰背部疼痛、自觉消化不良而检查显示消化道正常;突发糖尿病但是没有家族史,而且不肥胖者;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自发性的胰腺炎的发作等,要怀疑有胰腺癌的可能,如果是嗜烟者更应该加倍怀疑。
普通人群一般不筛查,但是如果有上述情况者则应复查CA19-9、CEA、CA125等肿瘤标志物及腹部CT和磁共振,虽然彩超也可以看出胰腺病变,但是敏感性不高,我个人是不太推荐做彩超筛查的。如果是有胰腺癌家族史或慢性胰腺癌的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特别是50岁以上每年做一次腹部CT或磁共振。
在这里需要特别提一下CA19-9这个肿瘤标志物,它是到目前为止研究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建议有消化道症状的人群都要筛查一下CA19-9,毕竟这只是一个抽血项目,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虽然在其他肿瘤或良性疾病中也可能会升高,但是如果它高出了参考值,就代表是异常的,是提示您进一步详细检查的。
清楚了胰腺癌的高危因素,要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针对性的预防,对于高危人群,更是要及早筛查,这对早期发现胰腺癌很重要。胰腺癌虽然是“癌中之王”,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但是还是有些信号提示大家要提高警惕,及早筛查。要知道,早期筛查能够明显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进而提高治愈率。
1 关于胰腺癌的较全面科普 一、什么是胰腺癌?胰腺癌到底有多可怕?
胰腺癌,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胰腺的癌症,但必须要明确的是,发生在胰腺的恶性肿瘤并非都是胰腺癌,我们通常所说的胰腺癌是指胰腺的导管上皮发生的癌症,也即胰腺的外分泌肿瘤,而胰腺肿瘤还有一类是内分泌肿瘤,胰腺内分泌肿瘤是源于胰腺多能神经内分泌干细胞的一类肿瘤,早前乔布斯得的就是胰腺内分泌肿瘤,而非“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发病凶险,侵袭性强,各种治疗手段的效果都欠佳,预后极差,诊断后的生存期很短,未接受任何治疗的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约为4个月左右,多数病人(约3/4)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只因大多数病人发现是就已经是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和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
全环范围内,胰腺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13位,并非排在前十位的常见肿瘤,但它的死亡率却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8位。不同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差别,比如发展中国家的胰腺癌比发达国家要低。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水平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胰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5~2:1,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见,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由于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治疗困难,治愈率低,预后极差,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1%-4%左右,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胰腺癌有“癌中之王”之称。
二、为什么会得胰腺癌?哪些人容易得胰腺癌?多数癌症的确切病因都尚未完全弄清楚,胰腺癌也不例外,但一些危险相关的因素还是较为明确,比如吸烟,很多人只想到是与肺癌相关,其实吸烟和很多癌症相关,吸烟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吸烟导致的胰腺癌占20-30%,被动吸烟同样增加胰腺癌的发生风险,而戒烟可以降低得胰腺癌的风险。
除了吸烟,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过量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过量饮用咖啡、环境污染及遗传因素家族史、慢性胰腺炎史、胆囊切除史、职业因素等。糖尿病人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似乎高于普通人群,但是否明确相关尚无定论。
三、如何预防胰腺癌?我们通常所说的预防当然指的是一级预防,也就是病因预防,要预防胰腺癌当然首先得知道它发生的病因,但正如前面说到的,胰腺癌的病因未完全弄清楚,因此就也没有有效的病因预防措施,但可以针对一些高危因素采取措施,大家不妨对照前面提到的发病危险因素,比如一个最简单的措施就是戒烟。
四、如何早期发现和诊断胰腺癌?在病因没有完全弄清楚之前,最现实最必须要做的就是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但由于胰腺癌位置较深,位于腹膜后的位置,早期常无特异的表现,因此,胰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正是胰腺癌让人感到可怕的地方。
但只要重视,还是可能尽最大可能抓住一些蛛丝马迹。以下列举一些胰腺癌的临床表现,其中很多没有特异性,也就是其他疾病也可能有这些表现,出现这些表现一定要重视,不能掉以轻心。当然,胰腺癌一旦出现这些表现,多数可能已经较晚期了,但重视这些首发的症状表现至少可以为早期发现胰腺癌提供可能性。
(1)腰背酸痛、腹痛
胰腺癌的主要症状表现之一就是疼痛,可以表现为腰背酸痛、左上腹、中腹部、右上腹部疼痛,少数人还可能表现为下腹、脐周或者全腹部疼痛,很容易和其他的疾病相混淆。
(2)消化道症状
比如上腹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常常为脂肪泻),也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等。
(3)黄疸
也就是眼部巩膜黄,全身皮肤黄、小便深黄及陶土样大便等,黄疸是胰腺癌特别是发生在胰头部位的癌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是由于肿瘤堵塞或压迫胆总管下端,是梗阻性黄疸,而且黄疸可能进行性加重,不能消退。有少数病人会合并有顽固性的皮肤瘙痒,系黄疸引起。
(4)腹部包块
也就是在腹部长了包块,但由于胰腺位置较深,是长在腹膜后,所以较难摸到,如果可以摸到肿块,多数表示已经很晚期了,当然其他良性疾病如慢性胰腺炎也可以摸到包块。
(5)腹水
这个一般表示已经胰腺癌晚期了。
(6)其他非特异性表现
比如消瘦、乏力,常在初期就会有消瘦、乏力。部分人可表现为焦虑、急躁、抑郁、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此外,还可能有不明原因发热等。
如何诊断胰腺癌?癌症的确诊必须要依据组织细胞学诊断,也就是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取得细胞或组织送检查。由于胰腺癌没有特异性的早期表现,容易不被重视而漏诊,既需要病人自己重视,更需要初次接诊的医生提高警惕。当40岁以上有下列表现时,需怀疑胰腺癌的可能性:
1、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
2、近期出现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超过10%;
3、近期出现无法解释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
4、近期出现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症状,内镜检查正常;
5、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诱发因素(如家族史、肥胖);
6、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
7、自发性胰腺炎的发作;
8、如果是嗜烟者,则应加倍怀疑。
如果有上述表现,怀疑胰腺癌可能时,要尽早行进一步的检查,如验血查肿瘤标志物,特别是CA199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同时可行超声检查、增强CT检查、磁共振检查等。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有占位病变,同时血CA199增高,则无论是否有上述表现,均可考虑胰腺癌的临床诊断。
四、得了胰腺癌怎么办?手术切除是胰腺癌获得根治的最主要方法。胰腺癌早期,肿瘤直径小于1CM时,,通过根治性手术,其5年生存率可接近100%,而一旦超过1CM,肿瘤大小为1-2CM时,术后的5年生存率迅速下降,仅约为40%左右。由于胰腺癌的表现不典型不特异,而检查手段也有限,诊断时多数为中晚期,真正能手术切除的仅为20%左右,40%左右为局部进展期,也就是所谓的中期,还有40%一诊断就晚期,这正是胰腺癌生存率低的原因所在。
正是由于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低,预后不良,因此尽管手术是首要的治疗方法,但多数胰腺癌发现较晚,丧失根治的机会,需要视情况结合放疗/化疗等进行综合治疗。由于专业性太强,而且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这里不具体展开谈治疗的问题。
对于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的病人,有时为了缓解症状,可以进行一些姑息性手术,比如对梗阻性黄疸又不能切除的胰腺癌,可进行胆囊或胆管空肠吻合术以减轻黄疸,或者在内镜下放置支架,缓解梗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于无法手术的晚期胰腺癌,主要以化疗为主,必要时加靶向药物治疗,具体方案及用法这里不详谈。此外,对于晚期癌症疼痛,给予规范的止痛治疗也很重要,以减轻痛苦。
关于“胰腺癌一般是什么导致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辜艺涵]投稿,不代表文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webi.com/cshi/202505-254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文本号的签约作者“辜艺涵”!
希望本篇文章《胰腺癌一般是什么导致的?》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文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胰腺癌一般是什么导致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胰腺癌一般是什么导致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