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求姓唐的起源和发展还有历史 有什么古人姓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求姓唐的起源和发展还有历史 有什么古人姓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唐姓起源与早期分布
唐姓的起源
唐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大姓。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当代100家大姓中,唐姓人口占总人口的0.65%,排在第26位。在历史上,唐姓也是枝叶繁茂,名入辈出,不仅有忠臣良将、思想家,也有文人雅士、孝子烈女,甚至还有不少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关于唐姓的起源,有关文献和书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唐姓的起源有两个,有的则认为有六个。所以这里首先对唐姓的起源问题作以分析。
唐姓的起源很早,而且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当今唐姓大致有这样几个来源:
唐姓的最早来源当出自祁姓,也称伊。祁氏,是陶唐氏的后代。据《世本》、《史记》《通志·氏志略》等文献记载,帝喾有四个妻子,生有四子。其中一个妻子为陈锋氏之一子,名叫庆都,生子名叫放勋,就是后来的帝尧,尧是放勋的谥号。帝尧起初被封为唐 侯,于是他在平阳建都,其地在今山西太原境。后来帝尧让位于舜帝。舜帝时,又封帝尧的儿子丹朱为唐侯。到夏朝时,丹朱的裔孙刘累又迁到鲁县,刘累的子孙仍然有一部分人居守在故地。商朝时,改号为豕韦氏。周朝时又改为唐公。周成王时,唐国发生动乱,周成王派周公灭掉唐国,将其地封给了他的弟弟叔虞,并将唐公迁到杜城(今陕西长安),降其爵位为伯。唐国灭亡后,其子孙就以唐为姓氏。由于唐国位于晋地(今山西境内),故史称这一支唐姓为晋地唐氏。这是唐姓最早的一个来源。
周朝末年,又把留在鲁县的刘累后裔封为唐侯,负责对帝尧的祭祀,其地在唐州方城(今河南方城县)。其后代子孙世代居于此地,遂以唐为氏。这也可算是唐姓的一支。其实,这一支唐姓与晋地唐姓是一个祖先。
唐姓的第二个来源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成王灭唐国后,把唐公之地转封给了他的弟弟叔虞(周武王之子,姬姓),号称唐叔。唐叔虞之子燮父的后代,后又被封于唐,其地在随州唐城县(今湖北随县西北唐县镇),地近于楚国,由于势力微弱,遂成为楚国的属邑。鲁定公五年,楚昭王灭唐国,其子孙遂以国为姓。由于这支唐姓位于楚国境内,故史称楚地唐氏。这是唐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除了以上几个来源外,还有几支唐姓来自于少数民族。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东汉时,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邦国中也有姓唐的,如唐丛国。东汉永平年间,唐丛国与白狼国等一百余国,60O多万人臣服于汉朝,并进贡方物。后来蛮夷王唐缯等人率其部落17万人向内地迁移,汉政府给他们颁发金印紫授,赏赐甚厚。
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西北地区陇西一带的羌族中也有唐姓,如陇西羌族名将就有唐蹄等人。
唐姓的早期分布
先秦以前,唐姓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地区:一个是今山西太原地区,这是唐姓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另一个地区则在今湖北省随县一带,这也是早期唐姓的集中之地。第三个地区在鲁国境内,即今山东省境。第四个地区就是秦国,即今陕西关中地区。
早在先秦时期,唐姓著名人物就有不少。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唐荀;楚国有大臣唐狡,大将唐昧,还有与宋玉齐名的著名诗人唐勒。据说唐勒与宋玉等人曾以屈原为师,以赋著名于当时。梁国有唐举,一作唐莒,为当时著名的方士,善于相术。战国时,晋国人唐雎魏国大夫。齐、楚两国伐魏,魏国便求救于秦国,秦国没有答应。在这紧急关头,年逾九十的唐雎主动请求到秦国劝说秦王。后经唐雎一番慷慨陈词,秦王感悟,遂发兵救魏。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唐姓
秦汉以后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姓子孙名人辈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唐姓后裔也在不断迁移在新的地区定居下来。总的说来,在这六七个世纪里,唐姓后裔的分布范围逐渐有所扩大,在我国南北各地几乎都有唐姓人物的家园。
秦汉三国时期的唐姓名人
秦汉时期,唐姓的分布范围比先秦时期进一步扩大。从现有文献记载看,当时在陕西城固、广东番禺、沛郡(今江苏沛县)、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桂阳(今湖南郴州)、颍川(今河南禹县)等地都有唐姓人物居住。两汉时期见于史籍记载的唐姓著名人物主要有唐厉、唐秉、唐都、唐蒙、唐擅、唐公房、唐颂、唐珍、唐羌等。
唐 厉 秦汉之际人,汉朝时曾任左司马,因军功升为东部都尉,封成武侯,为汉中尉。因为讨伐黥布有军功,而被封为斥丘侯,食邑一千户。
唐 秉 字宣明,号东园公,商山四皓之一。
唐 都 西汉前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汉武帝曾下令征召精通天文历算的学者,以编制《太初历》,当时共有20人与选,其中就有唐都。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说,他曾经向唐都学习过天文学。
唐 蒙 西汉前期人。汉武帝时,他被任命为郎中将,奉命与司马相如主持修复内地通往西南地区的“五尺道”,四川等地参加修路者达数万人,凿山通道千余里。从此以后,通往西南地区的交通更加便利,西南各地与中原的联系更加紧密。
西汉成帝至王莽时,唐姓的著名人物还有沛郡(今江苏沛县)的唐林、唐尊等人。唐林,字子高;唐尊,字伯高。唐林在汉哀帝时曾任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后因事被贬为敦煌鱼泽障侯。他们两人都在王莽时任高官,位历公卿,深得王莽器重,唐尊还被封为平化侯。
唐 羌 字伯游,东汉和帝时人,曾任临武县长。以前,南方的交趾郡等七郡每年
要向皇帝进贡龙眼、荔枝等特产。为了保证新鲜,汉政府设置驿马,昼夜不停地由南向北传送,不少人为之死于途中。唐羌为此上书劝谏说:“交趾等七郡贡献龙眼等物,颇相惊动。南方道路恶虫猛兽不绝于路,为此死者不少。龙眼、荔枝二物也未必能延年益寿。”汉和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不再让南方贡献龙眼等物。唐羌上书后,即弃官还家,不应征召。
唐 檀 字子产,东汉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少年时曾到太学学习,学习过《京氏易》、《韩诗》、《颜氏春秋》等,精通灾异星占之术。汉顺帝永建五年,举孝廉,任一郎中。后来弃官而去,回到家乡,以教书为生,前来学习的学生多达一百余人。东汉时,人们大都相信天人感应之说,迷信祥瑞。安帝元初七年(120年),豫章郡境内发现灵芝草,太守刘祗想把此事作为祥瑞上报给汉政府。唐檀对他说:“当今外戚权势很盛,阳道微弱,这能算作嘉瑞(吉祥的征兆)吗?”刘祗便不再上报了。当时南昌有位妇女一次生了4个孩子,这在现在看来是很正常的事。太守刘祗又去问唐檀:此事在人事方面会有什么感应?唐檀认为京师洛阳当有兵气,肯定会祸起萧墙。后来在四年之后,宦官孙程起兵杀掉皇后的哥哥阎显,另立少帝。当时认为他的占卜结果很灵验。其实这些都是些迷信的说法,不过在当时人们却很相信这一套阴阳占卜术。
唐 珍 字惠伯,桂阳(今湖南郴州)人。东汉灵帝时,任司空等职,他的弟弟唐衡为中常侍,兄弟二人权势显赫。
两汉时,曾有两位姓唐的女子入居皇宫,成为汉朝皇帝的妃嫔。一位为西汉景帝妃,史称唐姬,后来生子名叫刘发,被封为长沙定王。另一位则是东汉少帝妃,也称唐姬,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其父唐瑁为会稽太守。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带兵进入洛阳后,废少帝为弘农王,另立汉灵帝。不久董卓又毒杀少帝。少帝死后,唐姬回归家乡,其父想让她另嫁人,她誓死也不答应。后来她又被董卓的部将李催所俘获,李催想以她为妻,她坚决不从。汉献帝知道此事后,十分感动,遂下令将她迎回,册拜为弘农王妃。
三国时,见于史册的唐姓著名人物主要有唐因、唐谌、唐咨、唐固、唐彬等人。唐因,字子正,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唐谌,泉陵人。
唐 咨 利城人。曹魏黄初年间,利城郡反叛,杀太守徐箕,众人共推唐咨为主。魏文帝遣诸军讨破之,唐咨遂逃亡至孙吴。他在吴曾任前将军、左将军等职,封侯持节,成为孙吴的高级将领。后被曹魏军队击败,并被生擒,曹魏授其为安远将军。
唐 固 字子正,丹杨人。三国时期著名儒学家,著有《国语》、《公羊》、《谷梁传》注。前来听他讲授的学生常常有数十人之多。孙权为吴王时,拜唐固为议郎,就是孙吴的大臣陆逊、张温、骆统等人,也都拜他为师。黄武四年,为尚书仆射,卒年70余岁。
唐 彬 字儒宗,鲁国邹县(今山东邹县)人,魏晋之际著名将领。其父唐台,曾任太山太守。史称唐彬有经国大略而不拘小节。他少年时喜欢骑马射箭和游猎,身长八尺,奔走速度很快,而且力量过人。后来才专心学习经史书籍,尤其精通《易经》,曾专门拜师受业,学业大有长进。后来回家讲授,听课的学生常有数百人之多。
曹魏时,唐彬曾任过一些职位较低的小官。西晋武帝时,曾任尚书水部郎、邺县令、弋阳太守等职,颇有政绩。泰始初年,被封为关内侯,后又任广武将军。他积极向晋武帝提出灭吴之策,深受武帝赏识。279年(成宁五年)十一月,晋军大举伐吴,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唐彬与龙骧将军王溶率巴蜀之卒浮江而下,东西共二十余万人,接连攻克许多军事重镇,多所擒获。他知道孙吴政权肯定会很快灭亡,所以当军队前进到距孙吴国都建业(今江苏南京)时,便称病迟留,以示自己不和其他将领争功。果然,先到建业者纷纷争夺财物,而后到者又为自己争功。当时的有识之士都认为唐彬这一举动的确高明。孙吴政权灭亡后,我国又进入统一时期。唐彬因为在灭吴战役中有功而受到重赏,被任命为翊军校尉,改封上庸县侯,食邑6000户,赐绢6000匹。朝廷每有什么疑议,他都参预讨论决策,成为当时朝中的重要人物。
后来,居住在北方的鲜卑人常南下攻掠北平。晋政府任命唐彬为使持节、监幽州诸军事、领护乌丸校尉、右将军。唐彬到北平后,积极训练士兵,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又兴修学校,各方面很有起色。于是鲜卑大莫魔、挝何等两部落派遣子弟到晋朝国都贡献方物。他还派人修复了秦朝时所修长城的关隘,从温城到碣石,长城绵延于山谷之间近三千里。他命令军士分别屯守关隘。从而使烽堠相望,边境获安,无犬吠之警。当地百姓追慕他的功德,为他树碑,歌颂他的恩德。
元康初年,他又被任命为使持节、前将军、领西戎校尉、雍州刺史。元康四年(294年),卒于官位,享年六十。晋政府给他家赏赐绢200匹,钱20万,以助其家办理丧事。他的长子唐嗣,后来也官至广陵太守。他的小儿子唐岐,曾任征虏司马等职。
起初,唐彬以东海人阎德为师,跟随他学习。阎德的门徒很多,他认为惟独唐彬有廊庙之才。当唐彬做到高官时,阎德已经去世,于是唐彬为阎德树立了一通石碑,以纪念老师之恩。
南北朝时期的唐姓名人
西晋王朝的统一为时甚短。此后的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口迁移相当频繁。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唐姓子孙也不断迁转于祖国各地,其中主要是向社会秩序相对安定。的南方迁移。这样一来,唐姓的分布范围也不断扩大。当时,唐姓分布地区主要在以下这些地区:如晋昌冥安(今甘肃敦煌)、巴西郡(今四川绵阳)、富阳(今浙江富阳)、北海平寿(今山东潍坊)、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及今陕西西安等地。这一时期的唐姓人物也很活跃,见于史册的唐姓名人相当不少,仅正史中提到的唐姓人物就不下二十位。
西晋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十六国时期,这是一个动乱频仍的时代。当时唐姓人物见于史册者绝大多数都是以军事见长,因而这时的唐姓将领不少。如后秦时的唐小方,曾任越骑校尉,北魏的唐法乐任武兴镇镇将,南齐时的唐颖任建康城局参军等。当然唐姓也有一些文职官员,如北魏孝明帝时的唐荆宝就任四门博士,曾参议北魏某些朝廷礼仪的制定。
唐 瑶 字昌仁,晋昌冥安(今甘肃敦煌)人,曾任西凉晋昌太守等职。晋隆安四年(400年),他率众推汉人李暠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于是李暠分封官吏,建立了西凉政权,以敦煌为国都(后迁酒泉),建年号为庚子,唐瑶被封为征东将军。421年,西凉政权被北凉所灭,唐瑶的儿子唐和等人又向西逃亡到伊吾一带。
唐 和 字稚起,晋昌冥安人。他的父亲唐瑶为西凉大臣,西凉亡国后,唐和与哥哥唐契带领外甥李宝逃亡到伊吾(今新疆自治区哈密市)一带。他们招集民众二千余家,前往投靠蠕蠕(柔然),柔然以唐契为伊吾王。
二十年后,唐和与唐契遣使与北魏政权通好。他们受到柔然逼迫,于是率领部落迁到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柔然派大将阿若率领骑兵进攻唐和,当柔然军队快到白力城时.唐和率领骑兵五百人先攻下高昌城,结果在这次战斗中,唐契与阿若都战死了。唐和收集余众,又投奔前部王国。当时,沮渠安周率兵驻守横截城,唐和率兵攻克横截城,斩杀沮渠安周的侄子沮渠树,后又相继攻克高宁、白力二城,占领了这些军事要地。与此同时,他又派遣使者向北魏报告西域地区的形势,为此多次受到北魏的赏赐。
后来,唐和与前部王车伊洛击败沮渠安周,斩首三百。又奉北魏之命参与讨伐焉耆、波居罗城、龟兹等地,多立军功。又曾奉命镇守焉耆。在北魏讨平西域的过程中,唐和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正平元年(451年),唐和入朝,受到北魏太武帝隆重接待。北魏文成帝因其有功,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酒泉公。太安年间。(455—459),唐和又出任济州刺史,甚有政绩。后来入朝任内都大官,主管法律,破获疑案甚多,受到当时人的称赞。皇兴年间去世,享年67岁。北魏政府下令赠以征西大将军、太常卿等官位,封酒泉王,谥号宣。
唐 钦 唐和的儿子,字孟直,为中书学生,袭封其父的爵位。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任镇南将军、长安镇副将、陕州刺史等职,后因故降为侯爵。太和二十年(496年)去世。
唐钦死后,其子唐景宣袭封爵位。唐景宣历任后军府长史、中坚将军、东郡太守等职,普泰年间(531年)去世,北魏赠抚军将军、秦州刺史。唐景宣的弟弟唐季弼,东魏武定年间(543—550)任沧州别驾等职。 唐玄达唐契的儿子,性格坚强果断,有其父之风。他的父亲战死后,他与叔父唐和回归北魏,深受北魏的礼遇,被任命为安西将军,封晋昌公。后出外任华州刺史,仍兼将军之职。他曾率军征战各地,屡立军功。延兴三年(473年),因罪被免官。太和十六年(492年),被降为侯爵。他去世后,他的儿子唐崇(字继祖)袭封爵位。唐崇曾任盛乐太守等职,他的弟弟唐兴业,也曾任定阳、阐熙二郡太守。
唐 频 南朝刘宋时巴西郡(今四川绵阳)人。刘宋元嘉九年(432年),五城(今四川中江县)人赵广率众起义,攻下广汉郡(今四川广汉北)等地,当他们率兵攻打涪城(今川绵阳)时,唐频也率领当地人民起兵,积极响应起义。后来,他率军转战各地,成为起义军的重要将领之一。437年,起义失败,唐频不知所终。
唐天宝 南朝刘宋时人。曾为刘宋后废帝刘昱身边的亲信。后废帝荒*无道,搞得人心惶惶。元徽五年(477年),在萧道成谋划下,唐天宝与王敬则等25人发动政变,杀掉刘昱,另立安成王刘仲谋为帝(宋顺帝)。
唐 颖 南朝宋齐时人。南齐永明年间,任建康(今江苏南京)城局参军。永明十一年(493年),建康莲华寺道人释法智与州民周盘龙等作乱,夜攻城门,射杀唐颖,攻入城内。
唐寓之 本为富阳(今浙江富阳)人,后来侨居于桐庐,父祖相传以图墓为业。他于南齐永明年间领导了南朝时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唐宋时期,***教在***半岛兴起后,大批******商人来中国经商,居住在广州、泉州、杭州、扬州以及长安等地。不少人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当时他们被称为“贾胡”,沿海各地的被称为“蕃客”,生于中国者被称为“土生蕃客”。这些人中除极个别文化水平较高者采用汉姓外,一般都沿用***、波斯人名字,没有姓氏。如赡思丁、木八拉沙、阿合马等。
13世纪,随着蒙古人的西征,中亚和近东、中东的***、波斯等大批***官吏、军士、学者、商人以及工匠等,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中国来,分布在全国各地,当时被称为“回回人”。他们定居后,与汉族杂居,并与汉、蒙古等族通婚,繁衍生息,融合形成了以回回为主的民族共同体。他们仍沿用与***教有关的名字,即回回名,亦称经名。极少数官宦和士大夫出身的人,既使用原来的回回名,又受汉族的影响,起用字或号,如回族著名诗人萨都刺,字天锡,号直斋。有的为了避免回回名字的重复,在原回回名的前面冠以汉姓,如金阿里、马穆沙等,以便称谓。还有少数人采用汉姓名字,如马昂夫、萨天锡、丁鹤年等等。
明代,朱元璋采取了大民族的同化政策,歧视、压迫少数民族,禁止回族内部通婚和使用“胡语”、“胡姓”。回族迫于压力,隐去原来的名字,开始采用汉名。但在取姓方式上,与汉族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大多取回回原名和***教先贤名中某一字的译音立姓,如伯笃鲁丁的后裔取其祖辈名字中的“伯”字立姓,后又改“伯”为“白”。这种得姓方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所以出现了汉族姓氏中没有或少有的姓氏。如赛、纳、哈、速、羽、底、亚、虎、拜、提、撒、陕、闪、忽、萨、麻、沐、黑、沙、海、朵、者、回、玉、把、糙、阿、改、鲜、喜、定、可、靠、洒、摆等等。
二、回族的取姓方式
回族的取姓方式有其本民族的特点,有以***教先贤名中某一字立姓的,也有以祖辈原名中某一字立姓的;有皇帝赐姓的,也有主动改用汉姓的;有以回回族名立姓的,也有以居住地名取姓的,还有不少被迫改姓的。
(一)取***教先贤和祖辈名字中的一字立姓
俗话说:“十个回回九个马,剩下的就姓撒拉哈。”马姓回民遍布全国各地,是回族中的大姓。据清代一个马姓回族***遍历云、贵、川三省回族地区调查,三省内便有“二十七姓马,同姓不同宗”。在回族聚居区,有的整个村、寨、巷都居住着马姓回民,并且有以马姓命名村庄,如马家庄、马家湾、马家寨等等。
马姓回民如此之多,其得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取自回回原名的译音。回回原名中有不少带马字音的,如阿合马之后裔取其前辈名字的尾音立姓,马合马沙之后裔取其前辈名字首音立姓。另据《怀宁马氏宗谱》载:“吾族系出西域鲁穆,始祖讳鲁穆文字,汉译马依泽公,遂以马为姓。”
二是取自与***教的圣人****的名字有关的字为姓。回族基本上是一个全民信仰***教的民族,对****圣人非常崇拜和敬佩,平时说话、办事都遵循“圣行”,凡是****做过的,回民都乐意做。因此,在起经名时,有很多人都喜欢取与****相同的名字,如穆罕麦、穆罕子等等。在取姓时,多取与****名字相关的姓。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同的译音,尤其是明代以前(包括明代),有些译者将****译为马合麻、马哈谟德或马和穆狄等等。《明史》中有“相传回**之祖曰马哈麻者”、“回回历法,西域默狄纳国王马哈麻所造”等记载,将****译为谐音“马哈麻”。这样回民在取姓时,多取****译音的首字“马”为姓。如元时的回回人马马(窝阔台近臣)、阿合马(世祖时宰相)、马合马沙(工部尚书兼领茶迭尔局)、马哈麻(至顺年间咸阳郡公)、马合麻(至正年间福建政和县尉)、马哈谋沙(至正十五年同安达鲁花赤)以及马合木、马合谟沙、麻合马、抹合马、马合睦、马哈沙等,均是原名****的汉文译音译字。他们的后人有不少取“马”字为姓。
三是回族迫于统治阶级的压力,在当时汉族马姓较多的情况下也遂改为马姓。四是朝廷赐姓马。如“亦刺思,西域回回,洪武二十三年内附,命为南京锦衣卫头目;子马哈麻,英宗天顺元年袭职,历功屡晋至都督佥事,御赐姓马名政,后为南京望族。”由于这样几种原因,经过长期的发展,马姓回民越来越多。
宛、万、安、王四姓,据回族民间传说和自称,皆源于唐太宗(627年一649年)在位时来我国传播***教的***人——宛葛思。宛葛思在中国亦译“万尕斯”、“旺歌师”、“斡歌士”、“斡葛思”等等。其后裔取其祖先原名之首音谐音,冠以王姓。有些王姓回民自称是“随燕王来的”,为明初回族军事官后裔。今王姓主要分布在北方,多集中在河北沧县盐山一带和宁夏同心王家团庄等地。安姓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及西北等地。
穆姓回民多取自回民先辈“穆撒”、“穆罕”等名字的首音。如《元史·氏族表》中就有回回世家穆古必立等。
有的姓氏,既有取自回回祖辈原名之首音的,也有取自中间某一字音和尾音的。如海鲁丁之后裔姓海,改住之后裔姓改,奥都喇合蛮之后裔姓喇。
沙姓回民,多取自回回名字的首音和尾音。如《新元史》也黑送儿传记载:“也黑迭儿,西域人……子马合谋沙…子密儿沙……次木八喇沙……次忽都鲁沙……次阿鲁浑沙。”《元史·氏族表》中还记载了倒喇沙、别罗沙、掌机沙等回回世家,其后裔多取自祖辈原名尾音立姓。还有不少沙姓回民是取自祖辈原名首音立姓的。在回回经名中“沙阿得”一名较多,其后裔取沙为姓。《元史》卷132载:沙全,哈刺鲁氏,父沙的,世居沙漠……全初名沙儿赤,甫五岁,为宋军所虏,年十八,留刘整幕下,宋人以其父名沙的,使以沙为姓,而名曰全。
(二)以祖辈的名字分为数姓者
在回族姓氏中,除了马、丁、白等常见姓外,赛、撒、速、忽、纳、闪等十三姓在《百家姓》里却找不到。
回族十三姓,源于我国杰出的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及其子孙。1221年,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军占领了布哈拉,回回人苦鲁马丁和他的儿子赛典赤·赡思丁率骑兵千人归顺。因赛典赤·赡思丁聪明英武,颇受成吉思汗的信赖和重用,任为帐前侍卫,南征北战。窝阔台和蒙哥汗时,出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1274年任云南省平章政事。赛典赤执政期间,兴屯田、修水利、置驿道、办教育,改革行政制度,繁荣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功绩显赫,威望甚高,百姓自觉地为他树碑。赛典赤逝世后,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宣布“赛典赤虽逝,德政尚存,敢有更易者诛之”。
相传,赛典赤是***教先知****的三十一世孙。“赛典赤”***文原意为“荣耀的圣裔”,即伟大的贵族。“赡思丁”的含义是“宗教的太阳”。“乌马尔”的意思是“长寿”。赛典赤的后裔,不仅铭记着前辈的丰功伟业,而且取赛典赤称号之首音‘赛”立姓。
赛典赤·赡思了有五个儿子。长子纳速拉丁,官至云南省平章政事、陕西省平章政事;次子哈散,官至广东道宣慰使都元帅;三子忽辛,官至云南行省右丞、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四子苫速丁兀默里,官至云南省平章政事。他们的后裔有赛、纳、哈、速、忽、马、撒、沙、丁、闪、穆、杨、郝等姓,传说子孙分为“十三姓”,主要集中在云南。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清朝官府曾下令“灭回”,激起回民大规模武装反抗,即历史上有名的“丙辰之变”,这十三姓回民才被迫分居全国各地。后来在长期的发展中,由十三姓又演变出其他姓。如忽姓后来又发展为虎、胡姓,闪姓后来又发展为陕姓等等。
再如赛典赤之子纳速拉丁,其后代分别以纳、速(苏)、喇(拉)、丁为姓。据《陕西通志》载,元朝初,贵族纳速拉丁“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喇)、丁四姓,居留各省”。今纳姓回民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仅宁夏永宁县纳家户村就有纳姓回民七百余户,四千余人。喇姓回民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等地。拉姓回民分布在陕西等地。丁姓遍布全国。
易卜拉欣之后裔,分别取其祖辈名字中的每一个字立姓。因易卜拉欣,亦译伊白来金或伊白拉金,故后裔多以伊、白、拉、金冠姓。
(三)皇帝赐姓
在回族姓氏中,有不少姓氏是历代皇帝赐予的姓,如李、达、答、张、白、沐、陕、郑、朱、金等姓。
传说大食国人李诃末将军以及李彦升和波斯人李玹、李询均为皇帝赐姓。元代达姓回回(今分布在江苏省**县),据达氏家谱,其先世为色目人,名母把拉沙(波斯语:官爵之称),因功绩卓著,被元王朝封为平章政事,并赐名达不华,其后裔取其达不华名字首音立姓。今居住在我国湖北荆州、河南南阳等地的答姓回民,也为皇帝赐姓。据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答氏宗谱》载,其族原籍西域,自元世祖至元癸巳(1293年),讳刺罕与刺海祖,同孛可入,献大珠,赐价不受,帝嘉其廉,命姓答氏,其后裔以答氏为姓。
在白姓回民中,除以前辈原名译音立姓外,还有一个来源是皇帝赐姓。元代回回世家伯笃那丁,“其子察汗,赐姓白氏”。
明代国姓是皇帝的朱姓。据对今安徽、山东朱姓回民家世考证,其先人姓氏为皇帝所赐朱姓。因朱与猪同音,后来不少回民又改为黑姓。张姓回民也系明代皇帝赐姓。据湖北《张氏族谱》记载,其始祖噗罗德“原属**经名”,“后来赐姓于明初”。从此,其后裔立张为姓。当然,张姓回民中,也有被迫改为张姓的。上海松江纳速拉丁后裔被赐以唐姓。
我国海军史上伟大的统帅、世界有名的航海家之一郑和,就是皇帝赐姓。
郑和原名马三宝,是赛典赤·赡思丁五子马速忽的儿子,在明军攻入云南时被俘当了太监。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在这场重要的战役中,马三宝英勇奋战,立下了汗马功劳。燕王即皇帝位后,视随行马三宝在北京郑村坎立下的战功,便赐姓为郑。从此,其后裔立郑为姓。今郑姓回民主要分布在云南、河北和西北等地。
回族当中还有木、金、陕等姓氏也是皇帝赐姓的。如陕姓回民是由原来的彡姓改为陕姓的。据清朝金天柱《**释捕辑》载:“明彡茂,湖广公安县人……登天顺甲申科进士。廷试时,上不识其姓,问内阁,李贤对日:‘在音同陕’,即以御笔改为陕。”如今陕姓回民分布在广东、湖南等地。
关于“求姓唐的起源和发展还有历史 有什么古人姓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禚景源]投稿,不代表文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webi.com/cshi/202505-489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文本号的签约作者“禚景源”!
希望本篇文章《求姓唐的起源和发展还有历史 有什么古人姓唐》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文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求姓唐的起源和发展还有历史 有什么古人姓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求姓唐的起源和发展还有历史 有什么古人姓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