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祟和崇的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祟和崇的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祟和崇的区别:指代不同、性质不同。
一、指代不同
1、祟:原指鬼怪或鬼怪害人(迷信),借指不正当的行动。
2、崇:表示高、终了等含义;也做地名,传为夏禹之父鲧所封之地;崇也是姓氏之一。
二、性质不同
1、祟:会意。从示,从出。示,与鬼神有关。表示鬼魅出来作怪。本义:鬼神制造的灾祸。
2、崇:形声。从山,宗声。本义:山大而高。
“崇”字原为“嵩”字,这是个会意字,指“山高大”。异体字写作“崧”。“嵩”字的本义指“山高大”,后来这个字用来特指五岳中的中岳“嵩山”。后来用法分化,专用“嵩”字表示“嵩山”,而“崇”字泛指高大,另外的“崧”字作为异体字淘汰了。
“崇”引申为一般的、指向较宽泛的“高”时,既可以指有形的物体,也可以指无形的东西,如精神或思想领域方面的事物,这种用法从古至今大体一致。如“崇论宏议”,就表示论议高超。“崇”字有“尊敬”“推崇”的意思,“推崇”也就是“以之为高”。“崇敬”和“崇尚”的“崇”字都有“推崇”的意思。
祟和崇造句
一、祟
1、祟疾:指难以治愈或难以根治的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等。
2、祟神:指迷信中认为能够附身或危害人类的神灵,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鬼神。
3、祟害:指恶劣的行为或事物,如贪污腐败、毒品等。
4、祟影:指隐约可见或感受到的影子或气息,如幽灵、鬼怪等。
5、祟拜:指一些宗教仪式中对神灵的膜拜或祭祀。
二、崇
1、崇高:指高尚、伟大、崇高的品质或境界。
2、崇拜:指对某种信仰、思想、人物或事物的崇敬和尊崇。
3、崇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明朝灭亡的皇帝。
4、崇文:指重视文化、教育的思想和行为。
5、崇信:指对某种信仰或宗教的高度信任和信仰。
日本人为什么叫小鬼子
净界法师 楞严经要义
鬼道:
“鬼”是怯懦怖畏,因为鬼道众生长时间缺乏饮食的滋养,所以内心当中多诸怯懦,多诸怖畏。
复次阿难!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盘,诸余杂业,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
是诸众生,这么多的众生为什么堕入鬼道呢?主要的因缘是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盘。这地方特别指的是过去在人道的时候,我们知道六道当中只有人道,有强大造业的力量。你研究《唯识》你就知道,其余的六道大部分都在受果报,它那个第六意识暗钝的。「非破律仪」,他过去生是做人的时候,“非”,毁谤,破见;“破”破戒,破坏声闻戒的律仪,或者是毁谤,或者是破戒;犯菩萨戒也犯了大乘的三聚净戒,这是他违犯的戒法。其次「毁佛涅盘」,毁谤大乘的佛法,甚深不生不灭涅盘的真理,他说这大乘的真实道理不是佛所宣说的,这就是毁佛涅盘,破坏大家对大乘甚深法门的信心。乃至于「诸余杂业」,其它种种的十恶业等等。这讲他过去所造的罪因。
果报: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
他造这么重的罪,他当然第一件事情先到地狱去,在地狱当中受了多生多劫猛火的烧然之苦,把罪消灭了以后,他还有剩余的罪业跟习气就受诸鬼形,鬼道的身形来偿还他剩余罪业的习气。这是讲到他堕入鬼道的因缘。
这一段蕅益大师在解释的时候他认为,本经所说的堕落鬼道的因缘只是四种因缘的其中一种。
堕入鬼道的四种因缘:第一种、他现生在人道当中造下品的十恶,来生直接堕入鬼道,罪业直接,今生造罪,来生堕落。
第二种、多生业熟,忽牵其报。他今生没造什么罪业,但他过去生造了鬼道的业,在临终的时候突然间成熟,他就直接堕落,这是多生业熟。
第三种、他现世造了五逆十恶的重罪,他本来要堕地狱去的,但是他先受饿鬼的花报,我们讲先开华再结果,先受饿鬼的花报,然后再堕地狱。
第四种、他直接堕入地狱以后,地狱的果报消灭了以后,以他过去剩余的罪业跟习气来鬼道受余报,这是第四种。他先到地狱去,地狱当中把他重大的罪业消灭了,但是还有剩余的罪业跟习气,在鬼道把它偿还,这叫「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这么一个因缘,有十种鬼道的因缘。
别显
怪鬼 若于本因,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
「若于本因」这一段是通于以下的十种的鬼道,都有这一句话。也就是说,他们这本因就是做人道的时候,他依止十习因来造作罪业,这他过去的本因。他的本因是什么呢?
贪物为罪,他主要的烦恼,“物”指的是财物,这个人的烦恼当中对财物的贪求特别的重。你看有些人他也没有什么脾气,没什么瞋恨心,你打他骂他都没关系,但是他就是贪求财物。这种人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他以贪求财物的罪业先到地狱去,经过多生多劫地狱的火然烧,把这苦受完了以后,还有剩余的罪业跟习气,遇物成形,他的神识遇到过去生所贪爱的金银财宝,他就附在金银财宝当中,而成就鬼道的身形,这个就是怪鬼。
“怪”,作怪,这种鬼道他经常附在财宝当中,或依草附木,依止在草木来做种种的怪。他过去生因为贪求财物,所以他就有这样的习气。
魃鬼 贪色为罪,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
贪色为罪,他的本因是贪求男女的美色,他过去生在地狱受了罪业以后,遇风成形。他过去生是一种*欲的习性比较重,从地狱弹出来以后,他的神识遇到风,虚空当中有很多的风,遇到风以后,就成就他鬼道的身形,名之为魃鬼。
魃鬼我们叫女妖,因为他过去生业*欲习气重,*欲属火,所以他所到之处都没办法下雨,就造成了旱灾,叫魃鬼。
魅鬼 贪惑为罪,是人罪毕,遇畜成形,名为魅鬼。
在本因他是以欺诳迷惑他人,到了地狱去以后受了地狱的果报,遇畜成形;“畜”指的是畜生,特别指的是狐狸野干或者老鼠等等,他的神识经常会欺诳,迷惑他人,所以他就经常附在动物当中成为魅鬼。
他能够做种种身形的变化,来迷惑欺诳于人,比方狐狸精、老鼠精等等。
蛊毒鬼 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
他的本因是瞋恨,他经常想要加害于人,依止本因在地狱受完罪毕以后,他遇到虫,这个“虫”指的是毒虫,毒蛇、蜈蚣之类的虫,叫蛊毒鬼。
过去我们中国偏僻的地方,或东南亚地方经常有蛊术,依止蛊术来驱使蛊毒鬼害人,因为他过去生有瞋心,所以他就会有这样的相貌出现。
疠鬼 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厉鬼。
“忆”就是他在本因当中经常喜欢做负面的思考。我们的忆念,有时候忆念佛的功德,忆念光明的事情,内心就产生法喜。但这个人他经常是忆念别人对他做不好的事情,他内心经常有恨,累结怨恨,这个怨恨的罪重了以后到地狱去,把这罪受完以后,遇衰成形;“衰”四时不调,风不调雨不顺的时候,他就因为四时不调的因缘,就成就他鬼道的因缘,名为厉鬼。
厉鬼的目的是到处散布瘟疫,散布病毒;我们看那禽流感病毒…各种病毒,就是这个厉鬼,因为它内心当中有很多的怨恨没有办法发泄。所以他做鬼道的时候,就到处散布病毒来害人。
饿鬼 贪傲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
在本因当中,他的心中有高慢之心,他总是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到了地狱去受完罪业以后,遇气成形;遇到地上的蒸气,因为他平常就喜欢高举,所以看到地上的气也是高举,跟自己就很相应,所以他就跟气结合起来,而成为他的鬼道身形,叫做饿鬼。
饿鬼就是无主的孤魂野鬼,没有人祭祀,没有人来供养他,经常受饥渴之苦的叫饿鬼。
魇鬼 贪罔为罪,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
“罔”诬枉,这个人老是去毁谤他人,这个人明明没有做错,我们就用不实的罪过来嫁祸于人,叫做罔,诽谤的意思。他因为诽谤的罪,到了地狱受完罪毕以后,遇幽为形;他就经常做一些暗中伤人,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他就“幽”;幽隐暗昧的处所,地方比较昏昧,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他就在那个地方形成他鬼道的身形,名为魇鬼。
魇鬼就是趁人家睡觉的时候,压住人身,使人家喘不过气来,魇魅鬼或叫魇鬼。
魍魉鬼 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精为形,名魍魉鬼。
他在本因当中,这个“明”是说他邪知邪见,自作聪明。这种人在地狱罪毕以后,遇精成形;“精”指的是日月的精华之气,吸收日月精华之气,叫魍魉鬼。
魍魉鬼一般我们叫山中的精灵,他的形状像小孩子,也喜欢学人家的音声,来迷惑作弄于人。
役使鬼 贪成为罪,是人罪毕,遇明为形,名役使鬼。
“成”就是他以欺诈的手段来引诱别人,他从中间得到利益,叫做成,欺诈。他从地狱受完罪业以后,遇明成形;“明”指的是咒术,一般指的不是佛教的咒,佛教的咒,护法神都属于正神,这属于外道的咒术。遇到咒术以后他就结合成他鬼道的身形,叫役使鬼,他一生当中就是听命于咒术,来造作祸福之事,叫役使鬼。
传送鬼 贪党为罪,是人罪毕,遇人为形,名传送鬼。
“党”指个人平时欢成群结党,一方面好乐争辩来覆藏他的过失。这个人从地狱罪毕以后,遇人为形;这个“人”指的是灵媒、巫师,附在灵媒、巫师的身上,来传送吉凶祸福于人,叫传送鬼。
蕅益大师在批注他提出一个观念说:这一个人道众生他过去生是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盘乃至种种的十恶业到地狱去,到地狱去以后,这种人堕入鬼道,他是从地狱出来到鬼道了,主要是酬偿过去的习气较多分。这个人这方面的习气特别重,这息气还没有把它消灭掉,所以他要受鬼道的余报,以习气为重。有十种习气,就造成他十种相貌,主要是酬偿习气。
结示
依妄所造 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干,上出为鬼。
鬼道的果报我们应该怎么去观察,才能够真正的如实了知鬼道的相貌?
先从「假观」的角度来发明,说:阿难!这个人他过去生造了罪业到了地狱去,然后转生为饿鬼,他主要是以纯情坠落;他过去生是造了纯情或者是九情一想,乃至于八情二想到地狱去。到地狱当中受了罪业的火的然烧,把他重大的罪业之水烧干了,但是他还有一些剩余的习气,罪业虽毕,习气犹在,所以,以他习气的力量到鬼道去了。
这一点蕅益大师也是持这个看法,习气为重,不是以罪业为重。这是假观。
在我们佛教界有一个有关饿鬼道的公案,我们简单讲一下,他是怎样堕落,他又怎么样从鬼道出来,佛教的「盂兰盆法会」这讲到目连救母的故事:
目犍连尊者他出生在一个大富长者的家族,他的母亲可以说悭贪成性,为富不仁,不但平常不肯布施,而且到了饥荒的时代,很多人希望他的母亲能够把粮仓打开,施舍给那些饥荒的游民,他母亲就坚决不肯,而且将粮仓关得更紧,结果很多人因为吃不到粮食而死亡。他的妈妈就因为这样悭贪的罪业,死掉以后堕饿鬼道去了。
后来目犍连出家以后成就阿罗汉,他以神通力看到他的母亲,在饿鬼道受饥渴之苦,他就很伤心,就用神通力到城市去托钵,托钵以后,就将钵拿到他的母亲面前交给他的母亲。
经典上说,他的母亲是左手拿钵,右手护钵,左手把钵接过来,右手把钵盖住。为什么呢?她怕其他的鬼道也来抢这饮食,所以她悭贪的习气还在。结果她把这饮食放到嘴巴的时候,入口成焰。这本来是很好吃的东西,但是入了她的嘴巴以后,她那一念妄想的悭贪之心没有消灭,所以入了她的嘴巴以后,变成一团火焰烧她的喉咙。
这时候,目犍连尊者看了以后就非常的悲伤,赶快去找佛陀,请佛陀能够想办法。佛陀说:你妈妈悭贪的罪业太重,不是你一个人可以救的。佛陀说:你应该利用结夏安居,农历七月十五的时候,以百味饮食来置于盂兰盆当中来供养大众师,依止大众师的威德力,能够超度七生七世的父母。目犍连尊者就照这方式去做,灭除她的罪障,再跟他的母亲开示佛法,后来就解脱得道。
这地方就是,为什么目犍连尊者把饮食交给他妈妈的时候,这饮食入了她的嘴巴,入口成焰呢?本经的解释就是说,那是你自心的妄想罪业之所招感,跟饮食没有关系的,因为你内心当中有悭贪的妄想,所以你就会循业发现看到火,所以她必须要先消罪业,然后再破妄想。你看,我们放蒙山的时候,第一个是先消他的业障,三皈、忏悔、消业障,然后为他开示佛法,来破除他的烦恼习气,然后才能够给他正确的饮食。
这是属于鬼道的相貌。
按照道教的说法,鬼与仙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一般人无法看到罢了。锺离权在《锺吕传道集》中明确地区分出鬼、仙与人的界限∶“纯阴而无阳者,鬼也;纯阳而无阴者,仙也;阴阳相杂者,人也。惟人可以为鬼,可以为仙。少年不修,恣情纵意,病死为鬼也;知之修炼,超凡入圣,脱质而为显也。” 依此而言,人是介於鬼、仙之间,既可以死后为鬼,亦能修炼为仙。
长生不死,得道成仙,这是多少人所追求的。倘若不成,便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够健康长寿,无疾而终。《锺吕传道集》以问答的形式,系统地回答了养生及生死的问题。是书载,吕洞宾问∶“人生有何道,能够‘安而不病,壮而不老,生而不死’?”锺离权回答∶“人之生自父母交合,二气相合,精血聚为胎胞。降生之日,五千日气足,年方十五,称作‘童男’。是时阴中阳半,可比东日之光。过此以往,迹失元阳,耗散真气,气弱则病志死绝矣。”死後即为鬼,鬼再投胎为人,往复循环,没完没了,所以生死轮回,永无解脱。倘若想免除生死之苦,只有修仙学道。
修持仙道绝非易事,尤其是要达到高层次,更是困难重重。为了给修仙学道者以明确的目标,《锺吕传道集》将仙分为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和天仙5种。
(一)鬼仙;又称“灵鬼”。
指修道者未能炼至纯阳,死後出阴神,乃为鬼仙。《锺吕传道集》说∶“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像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入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於指胎夺舍而己。”
又曰∶“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古今崇释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诚可笑也。”此处把入定的结果说成是“鬼仙”,含有贬低之意。《仙术秘库》评价∶“鬼仙者,不离於鬼,五仙中之下下乘也。修道之士,阴中超脱,一灵不散,凝聚成精,神像不明,姓氏不录於鬼关,名字不登於三山。出其阴神,非纯阳之化,故曰鬼仙。”《武术汇宗》∶“一味闭目寂坐,冥心寂照,则静中寻静,悟入顽空寂灭矣,而未灭尽定,只炼得一个强定之阴神,到气尽时,阴神一出,便为灵鬼,谓之灵鬼。”鬼仙是今生肉体修成无望,乃出阴神,死後聚而不散,灵而不慧,最为下乘。
本文摘编自钟茂森博士主讲的《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第四集)》
前面我们基本上把西方科学界和医学界对于因果轮回的实验案例报告到第三点。前面三条,第一是对灵魂存在的研究,第二是对于能够记忆前生者的立案调查研究,第三是用催眠的方法来回忆前世的研究。下来我们继续把最后两个方面的研究情况来报告一下,这是第四,对不同维次空间生命的研究,和第五,特异功能者对轮回的促进研究,好,我先看第四个方面对不同维次空间生命的研究。什么叫做不同维次空间生命?我们知道人的身体是活在三维空间里头,所谓三维就是长、宽、高,叫三维;再加上个时间就叫四维空间。实际上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四维空间这个时空,它是一个维次很小的,科学家现在已经发现,在宇宙当中有十一个维次的空间。实际上按理论上讲,空间维次是无量无边的,每个空间当中都可能会有生命存在,我们肉眼看不到,在另外一个空间当中,可是他存在。这是我们一般所称的,比如说鬼神,真的有鬼,真的有神,真的有天人,像我们昨天谈到的,魏斯医生他在催眠当中所发现的,真的有神灵存在,这些都是所谓不同维次空间的生命。现在西方的科学界也在这方面努力的探索,其中一位很着名的在欧洲意大利的一位专家,他的名字叫做马协娄·巴希博士,着名的灵性生命研究专家。这位巴希博士很早,从一九四九年就开始对于灵性生命的研究,这一生就投入在这样一个研究的事业上。他所研究灵性生命的方法,就是用一种特殊的通讯仪器来收录那些鬼神的声音。这几十年来他做的实验很多,也很成功。他的实验是怎么做的?这幅图是在他的实验室里照的,早期的一个相片。他的实验通常是在一个很大的实验室里进行,参加实验的人数通常都有几十人,包括一些专门研究这种超自然现象的专家,灵性生命的研究专家,也包括这些通讯工具的工程师,还包括志愿参加实验的研究对象。那些是什么研究对象?通常都是一些母亲,她们因为最近孩子死了,她很思念自己的孩子,想要跟这个孩子沟通一下,听说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她们,她们就自愿的来参加这个实验。实验通常都是晚上九点钟开始。诸位问问为什么晚上开始?鬼通常是晚上出没。晚上九点钟的时候巴希博士领导这一组专家,用他的这些通讯仪器就调到一个短波段,一个七到九兆赫的短波。这种短波段可以过滤掉一般的电磁讯号,什么手机的讯号、电视、广播电台,这些讯号统统都不影响这个实验室。完了之后从喇叭里就听到传出一些正常的噪音,这种噪音大概持续了十到二十分钟以后,就听到喇叭里这种噪音就突然中断,代之以一种像风的声音在吹,从喇叭里吹出来,在风声当中还夹着人唱歌的声音,由远即近而来,真的好像那些鬼神来了。当他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因为巴希博士这种实验做了好多次,做了几十年了,他就很有经验,他就马上对着喇叭开始呼叫,他说“朋友们,你们在哪里?我们就在这里,请你说话”,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真的就听到喇叭传出应答声,“来了,来了”。完了之后这些声音愈来愈明显,有时候是一个人的声音,有的是好几个人的声音,后来这些声音很清晰的时候就可以录音录下来。从这些讲话当中去判断,都是这些志愿来参加实验的这些母亲,她们的孩子刚死了,都是一些孩子回来的讲话。比如说这里给大家摘抄了一段他的一个录音,这个录音他是一个意大利的孩子,刚刚死了没多久,叫做Gregorio,他的母亲在场,结果他来了以后就通过这个喇叭对他母亲说话,这段话是这样讲的,这原来都是意大利文,把它翻译成中文,“亲爱的妈妈,不要难过,总有一天您会知道我们的奥秘,当您离开身体的时候,您会发现您的灵魂进入了另一个层次的生命”,这种对话。很显然这个孩子回来是安慰他的妈妈,告诉他妈妈说你不要难过,也不要太过思念我们,我们在这里还活得好好的,总有一天你会来到我们这里,就看到我们的奥秘了。所以这种录音很多,很多都发表在巴希博士后来一些论文里面。我们想想,这些鬼神他为什么会回来?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些母亲很思念这些孩子,这个思念的力量就能够感通。古人讲父子有亲,父母跟子女这个亲情是超越时空的,所以《孝经》上孔子都讲,“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都能够通,通什么?不同维次空间都能够通。所以这个念,你去想着他、念着他的时候,就能够把这些死去的幽灵把他念回来。所以人的心的能量是很不可思议。现在我们科学基本上都是在物质上去下功夫,还没有真正钻研到这个心,这个心真是宇宙万物的主宰。所以这些母亲念着他,她真心在念,嘴里虽然没有叫他的名字,可是心里真的念着他。你看一些宗教里面也是讲,教我们比如说念佛,念佛你真能把佛念来,佛也是不同维次空间的生命,很高层的生命,还有些神灵,这都有,你念这些鬼神,应该是他的层次会比佛低,都能把他念来了,那你念佛?一定能念来,关键是那个心要真,真诚的心就能感通不同的空间,不同维次空间都能突破。第二个原因,当他们真的来的时候还真的得呼叫,母亲心里是念着他,还是要有人呼叫,巴希博士你看他就对着喇叭呼叫,“朋友们,你们在哪,赶快来”,就呼叫他们。呼叫声音也是一种能量,这种声波,波动就是能量,这个能量就能够把他叫来。所以你看在宗教里面说念佛号,这种声音就是一种能量,它能够通不同的维次空间,不可思议!这个声本身就带着我们心的能量就传出去。你看江本胜博士他用声音对着水说话,那个水结晶也能够产生影响,更何况对这些有灵性的生命,所以你叫鬼,鬼就来。我们小的时候父母长辈都告诉我们,你到荒郊野外晚上不要叫鬼,不要说鬼,一想鬼,一说鬼,鬼真的来了,所以说还是真有道理,一呼叫他就真来了。你念什么叫什么什么就来,这个宇宙是不可思议,全是你那个心的作用。
像这种实验巴希博士做了很多,而最成功的一次是在二00四年十二月五日的晚上他所做的这个实验。这个实验参加的人数大概有三十多位,都是资深的教授、学者,这些研究灵性生命的专家。他最成功之处在于当巴希博士把收音的设备调到短波段,让这些鬼神的声音能听到以后,他竟然把这个收音设备给关掉,关掉以后等于说不能再收任何这些声音的讯息,可是那个声音还继续在喇叭那里响,继续进行。其实这个通讯设备不是真正跟这些鬼神接通的媒介,当你把这个媒介关掉了声音还在继续进行,它不是依赖于通讯工具,这是科学上的一个突破。
它依赖于什么?它没有依赖这些物质的东西,它是依赖人的心。意念的能量是不可思议,它能够感通不同维次空间的生命,所以整个宇宙万物什么最真实?唯有心最真实。现在在研究灵性生命这方面的专家很多,主要在欧洲,这里面比较着名的几位给大家提提名字,包括英国叫David Fontan博士,他是利物浦John Moores大学心理学的教授,他的代表作叫做《真有死后的生命吗?》,答案是真有,死了以后这些孩子还真有,还存在。第二个是德国的Ernst Senkowski博士,他是德国科技大学物理学教授,代表作为《以通讯工具与未知生命的对话》,这位教授跟刚才讲的巴希博士差不多,也是用他的通讯工具跟这些所谓的未知生命来对话。还有意大利的Felice Masi博士,也是精神研究协会的主席等等。这些人他们现在主要都是用通讯设备来跟这些鬼神进行对话,听他们的声音,所证明就是不同维次空间都有生命的存在,而且这些生命都是在轮回当中的生命。像刚才讲的那个意大利的孩子,他原来是人,死了之后他也不是人,他变成一种鬼魂,他还会回来讲话。所以人轮回当中的各种层次很多,包括人的身,包括我们昨天讲的动物,还包括这些鬼神,当然还有些天神,天上的神灵,像昨天魏斯医生所发现的这些,比人的层次智慧又高的这种灵性生命,所以宇宙万千无奇不有。现在科学发展到已经完全能够用通讯设备来跟鬼神对话,但是还没有真正能够用这些拍摄的技术把鬼魂的形相给拍摄下来,只能够在偶然的机会下用这些拍摄的技术把它拍摄下来。所以现在人们已经听到鬼,还没能见鬼,什么时候见鬼?希望以后科学愈发展,大家就可以见鬼了。但是在偶然的机会下人们真能够见鬼,有这么一个例子,二00四年二月在印度有一位学者,有一次他就想要到印度一个原始森林里面去访问一个土着部落,这个部落是在原始森林里居住,在路上就遇到一位日本的学者,他也是专门搞人类学的研究,所以两个人结伴而行,一起去访问森林里居住的土着部落。结果他到部落里头就住了几天,在这个部落里面,这些部落的人都相信他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墓园里面,这块墓园他们想这是一块圣地,我们一般人不可以随便闯入,如果随便闯入的话会被他们的祖先惩罚。这两个学者也不知道这个规矩,结果有一天到了黄昏的时候,他们两个就来这块圣地游览,看到风景还不错,就想照个相,结果用一个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印度的学者首先给日本的学者来拍照,结果快门按下去之后,不一会那个日本学者突然之间昏倒在地,把这个印度学者吓坏了,他赶紧跑到部落里面向这些部落长老来求救。这些长老们来一看就知道,因为他们都很有经验,晓得这个人刚才一定是被祖先惩罚,被打倒在地,所以赶紧用一些咒语,用一些草药,就把他救活过来。他苏醒之后两个人都不敢久留,就赶紧回家。当他回家以后,当这个印度学者把那天傍晚所照的照片下载到他的电脑里头的时候,一看吓出了一身冷汗。这张相片我已经从网路上摘下来,请大家看看。这个相片后面,这位日本学者的身后真的站了一个鬼,这个鬼你看,他没有眼睛、没有腿,很可怕。这是用数码相机照下来的。我们想想,这种相机能够拍摄到鬼的形相也是有道理,为什么?因为人的肉眼所看见的这些形相那个光波叫做可见光。我还是翻到下面,省得大家印象太深,晚上睡不着觉就麻烦了。人所见到的光是可见光,可见光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只是占整个宇宙光波里面的百分之二,换句话说,百分之九十八的光你是见不到,你只能见到宇宙里百分之二的东西。一般的相片,像过去用胶卷那种相片,它的感光颗粒所感的光谱就比人的肉眼这个光要更宽,所以肉眼看不到的光,相片它可以感光。比如说我们熟知的X光,是透射用的,肉眼看不到,但是它真的可以在相底上面感光;还有一些光,像红外线、紫外线、伽玛射线、还有些宇宙射线,这些光波我们肉眼都看不到。用数码相机它的感光颗粒,一个感光的颗粒叫一个像素,这个像素它所感应的光波又比可见光、又比相片所感光又更宽。所以现在在天文学上用的这些拍摄技术也都是用数码照相。所以我们来看看用数码相机拍摄来的这些形相,我们人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它能够拍摄下来,这是有道理。希望以后科学愈来愈进步,能够发展出一种专门照出鬼的形相这些相机,大家对不同维次空间生命就了解得更多了。总之,结论就是在宇宙当中,不同的空间里面真的会有各种各样的生命存在。可能就在你我对面之间不知站了多少这种生命,只是我们肉眼看不见。所以当我们在一个人的时候,独处的时候,也要小心谨慎,不然被那些生命看到之后他也会给我们惩罚的。
世界是否有神
中国人称日本人“鬼子”,其实最早源自“洋鬼子”。近代中国人最早见到西洋人时,发现他们金发碧眼,深目高鼻,还浑身是毛,严重违反本民族传统审美标准,反而跟传说中描述的“鬼怪”有几分贴合。
加以这些人大多不是出于民族友好,而是为了侵略来的,还两次把大清国国家***赶出北京城,烧杀*掠,净不干人事儿,搞得全国人民都很没面子,也很愤怒,就给了它们这个名字。
鬼在中国人的传统印象里,是人死后的灵魂,俗称鬼魂,据说普遍都很凶恶,面相也都很吓人。民间传说中还有个叫钟馗的,专门负责捉鬼,保百姓平安。所以,在汉语里,带有“鬼”字的,普遍都是贬义词。如“鬼话”、“鬼胎”、“烟鬼”、“酒鬼”。所以给我的感觉,凡是被称为“鬼子”的家伙,大都是长相或心肠不像人的家伙。
扩展资料
东京审判中七名日本甲级战犯被判处绞刑
东条英机,陆军大将,日本前关东远征军指挥官、前陆军大臣、前首相。
板垣征四郎,陆军大将,日本陆军大臣、前关东军参谋长、前中国派遣军参谋长。
木村兵太郎,陆军大将,前驻缅甸日军总司令。
土肥原贤二,陆军大将,特务、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军官。
广田弘毅,男爵,日本前首相。
松井石根,陆军大将,日本前华中派遣军总司令。
武藤章,陆军中将,日本前第十四师团参谋长、前陆军省军务局局长。
参考链接?日本鬼子_百度百科
老 子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
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或云,老子先天地生。或云,天之精魄,盖神灵之属。或云,母怀
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或云,其母无夫,老子是
母家之姓。或云,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或
云,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
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
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一云,守藏史。或云,
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朱公。皆见于群书,不出神仙正经。未可据也。葛稚
川云:洪以为老子若是天之精神,当无世不出。俯尊就卑,委逸就劳。背清澄而入臭浊,弃
天官而受人爵也。夫有天地则有道术,道术之士,何时暂乏。是以伏羲以来,至于三代,显
名道术,世世有之,何必常是一老子也。皆由晚学之徒,好奇尚异,苛欲推崇老子,故有此
说。其实论之,老子盖得道之尤精者,非异类也。按史记云:老子之子名宗,事(明吴郡沈
氏野竹斋抄本——以后简称明抄本;清陈鳣校本——以后简称陈校本;“事”作“仕”。)
魏为将军,有功,封于段。至宗之子汪、汪之子言、言之玄孙瑕,仕于汉。瑕子解,为胶西
王太傅,家于齐。则老子本神(宋贾翔犹龙传序云:老子本亦人灵,神字疑讹。)灵耳,浅
见道士,欲以老子为神异,使后代学者从之,而不知此更使不信长生之可学也。何者,若谓
老子是得道者。则人必勉力竞慕;若谓是神灵异类,则非可学也。或云:老子欲西度关,关
令尹喜知其非常人也,从之问道。老子惊怪,故吐舌聃然,遂有老聃之号。亦不然也。今按
《九变》及《元生十二化经》,老子未入关时,固已名聃矣。老子数易名字,非但一聃而
已。所以尔者,按《九宫》及《三五经》及《元辰经》云:人生各有厄会,到其时,若易名
字,以随元气之变,则可以延年度厄。今世有道者,亦多如此。老子在周,乃三百余年,二
百年之中,必有厄会非一,是以名稍多耳。欲正定老子本末,故当以史书实录为主,并老
(《太平御览》六五九,引神仙传无老字。)仙经秘文,以相参审。其它若俗说,多虚妄。
洪按《西升中胎》及《复命苞》及《珠韬玉机》(明抄本“机”作“机”,《初学记》二三
《御览》三六三,引《神仙传》作“札”。当是札讹为机,写作机。)《金篇内经》,皆
云:老子黄白(《艺文类聚》七八、《太平御览》三六三引无白字。)色,美眉,广颡长
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足蹈二
五,手把十文。以周文王时为守藏史,至武王时为柱下史。时俗见其久寿,故号之为老子。
夫人受命,自有通神远见者,禀气与常人不同,应为道主,故能为天神所济,众仙所从。是
以所出度世之法,九丹八石,金醴金液;次存玄素守一,思神历藏,行气炼形,消灾辟恶,
治鬼养性,绝谷变化,厌胜教戒,役使鬼魅之法。凡九百三十卷,符书七十卷,皆老子本起
中篇所记者也,自有目录。其不在此数者,皆后之道士,私所增益,非真文也。老子恬淡无
欲,专以长生为务者,故在周虽久,而名位不迁者,盖欲和光同尘。内实自然,道成乃去,
盖仙人也。孔子尝往问礼,先使子贡观焉。子贡至,老子告之曰:“子之师名丘,相从三
年,而后可教焉。”孔子既见老子,老子告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去子之骄
气与多欲*志,是皆无益于子也。”孔子读书,老子见而问之曰:“何书?”曰:“易也。
圣人亦读之。”老子曰:“圣人读之可也,汝曷为读之?其要何说?”孔子曰:“要在仁
义。”老子曰:“蚊虻噆肤,通夕不得眠。今仁义惨然而汩人心,乱莫大焉。夫鹄不日浴而
白,乌不日染而黑,天之自高矣,地之自厚矣,日月自照矣,星辰固自列矣,草木固有区
矣。夫子修道而趋,则以至矣,又何用仁义!若击鼓以求亡羊(明抄本“羊”作“子”)
乎?夫子乃乱人之性也。”老子问孔子曰:“亦得道乎?”孔子曰:“求二十七年而不得
也。”老子曰:“使道可献人,则人莫不献之其君;使道而可进人,则人莫不进之其亲矣;
使道可告人,则人莫不告之兄弟矣;使道可传人,则人莫不传之其子矣;然而不可者,无他
也,中无主而道不可居也。”孔子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诵先王之道,明
周、召之迹,以干七十余君而不见用,甚矣人之难说也。”老子曰:“夫六艺,先王之陈迹
也,岂其所陈哉。今子所修者,皆因陈迹也。迹者履之出,而迹岂异哉?”孔子归,三日不
谈。子贡怪而问之。孔子曰:“吾见人之用意如飞鸟者,吾饰意以为弓弩射之,未尝不及而
加之也;人之用意如糜鹿者,吾饰意以为走狗而逐之,未尝不衔而顿之也;人之用意如渊鱼
者,吾饰意以为钩缗而投之,未尝不钓而制之也。至于龙,乘云气,游太清,吾不能逐也。
今见老子,其犹龙乎,使吾口张而不能翕,舌出而不能缩,神错而不知其所居也。”阳子见
于老子,老子告之曰:“虎豹之文,猿猱之捷,所以致射也。”阳子曰:“敢问明王之
治。”老子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以(明抄本“以”作“似”)不自己;化被万物而
使民不恃;其有德而不称其名;位乎不测而游乎无有者也。”老子将去而西出关,以升昆
仑。关令尹喜占风气,逆知当有神人来过,乃扫道四十里。见老子而知是也。老子在中国,
都未有所授,知喜命应得道,乃停关中。老子有客徐甲,少赁于老子,约日雇百钱,计欠甲
七百二十万钱。甲见老子出关游(明抄本“游”作“远”)行,速索偿不可得,乃倩人作
辞,诣关令,以言老子。而为作辞者,亦不知甲已随老子二百余年矣,唯计甲所应得直之
多,许以女嫁甲。甲见女美,尤喜,遂通辞于尹喜。得辞大惊,乃见老子。老子问甲曰:
“汝久应死,吾昔赁汝,为官卑家贫,无有使役,故以《太玄清生符》与汝,所以至今日。
汝何以言吾?吾语汝到安息国,固当以黄金计直还汝,汝何以不能忍?”乃使甲张口向地,
其太玄真符立出于地,丹书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喜知老子神人,能复使甲生,乃为
甲叩头请命,乞为老子出钱还之。老子复以太玄符投之,甲立更生。喜即以钱二百万与甲,
遗之而去。并执弟子之礼,具以长生之事授喜。喜又请教诫,老子语之五千言,喜退而书
之,名曰《道德经》焉。尹喜行其道,亦得仙。汉窦太后信老子之言,孝文帝及外戚诸窦,
皆不得不读,读之皆大得其益。故文景之世,天下谧然,而窦氏三世保其荣宠。太子太傅疏
广父子,深达其意,知功成身退之意,同日弃官而归,散金布惠,保其清贵。及诸隐士,其
遵老子之术者,皆外损荣华,内养生寿,无有颠沛于险世。其洪源长流所润,洋洋如此,岂
非乾坤所定,万世之师表哉。故庄周之徒,莫不以老子为宗也。(出《神仙传》)
老子姓李,名重耳,字伯阳,是春秋时代楚国苦县曲仁里的人。传说他的母亲有一次看
见空中大流星飞过后就怀了身孕。由于是上界的神灵之气出现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后姓了
凡人的李氏。有人说,老子生于开天辟地之前,是天的精灵神魄,自然就是神灵了,又有人
说,老子的母亲怀了他七十二年才剖开左腋生下了他,一出生就是白发苍苍,所以才名叫老
子。有人说老子的母亲没有丈夫,他是随母亲娘家而姓李的。也有人说老子的母亲碰巧是在
李树下生了老子,老子一出生就能说话,指着李树说:“就用它作我的姓吧。”还有人说,
老子在上三皇时是玄中法师,下三皇时是金阙帝君,伏羲氏时是郁华子,神农氏时是九灵老
子,祝融时是广寿子,黄帝时是广成子,颛顼时是赤精子,帝喾时是禄图子,尧时是务成
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是真行子,殷商时是锡则子,周文王时是文邑先生。还有一种说
法,说老子是文王的守藏史。有的说,老子在越国就是范蠡,在齐国就是鸱夷子,在吴国就
是陶朱公。这些传说在各种书籍中都有记载,但都不是出自神仙经书的正式传记中,没有什
么依据。晋代的道学大师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曾说:“我认为老子如果真是上天的精
灵神人,就会世世代代都出现在人间,放弃他尊贵的身份混迹于凡夫俗子之中,专门从事人
间辛劳的工作,背离神界的清明高洁而进入人间的庸俗龌龊,抛弃天界的官位而接受人间的
封爵。自有天地以来就有道术,修炼道术的人更是从来没有间断过。从伏羲以来,到夏、
商、周三代,著名的道家世代都有,何止仅仅是一位老子呢?这都是因为后来的一些学道的
人们为了推崇老子而夸大其词,才编造了那些奇闻异说以耸人听闻罢了。实事求是地说,老
子就是在研究道学上成果最突出的一个人,而绝不是什么神仙异类。”根据《史记》上记
载,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在魏国作过将军,由于有功被封邑在段干(地名)。李宗的儿子是
李汪,李汪的儿子是李言,李言的玄孙李瑕。在汉朝作过官。李瑕的儿子李解,当过胶西王
的太傅,家在齐国。老子本人十分聪慧机灵,所以有些浅薄的道士想把老子描绘成神仙,好
让后代人更崇拜他学习他。殊不知这样一来使得普通的人们更认为老子是长生不老的神仙,
根本学不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说老子只是个得了道的凡人,人们一定会努力学他,如果
说老子自来就是神仙,人们会望而生畏不知从何学起了。据说老子要出关到西方去,守关的
令尹名叫喜,知道老子不是一般人,就向他问道术。老子听了又惊又怪,竟吐出舌头来半天
没收回去,从此才有了“老聃”这个称号,其实这个说法不对。根据《九变》及《元生十二
化经》的记载,老子没进关时已经有了“老聃”这个别号了。老子改过好几次名字,不仅是
一个“聃”字而已。他所以改名,是根据《九宫》、《三五经》、《元辰经》上说的,人这
一生会有几次命运中的坎坷,每到一个“坎儿”的时候,如果能改一下名字,以顺应运气的
变化,就可以平安消灾延年益寿。现在一些有道术的人,也常常这样做。老子在周朝活了三
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里,必然会有多次的厄运坎坷,所以老子改名的次数也就必然多了
些。如果想准确地考证确定老子的生平,还是应该以史书上的正式的记载为主,并参考一些
神仙的经传秘文。其它一些世俗的传说大都很荒诞,不可凭信。葛洪按《西升中胎》及《复
命苞》和《珠韬玉机》、《金篇内经》等典籍上的记载说,老子皮色黄白,眉毛很美,额头
宽阔耳朵很长,眼睛很大,牙齿稀疏,四方大口嘴唇很厚。他的额头有十五道皱纹,额角两
端似有日月的形状。他鼻子很端正,有两根鼻骨,耳朵上有三个耳孔。他一步可跨一丈,双
手上有十道贵人的纹路。周文王时,老子做守藏史(管库的官名),到武王时,他还担任柱
下史(相当秦汉的御史),人们看他如此长寿,就称他为“老子”。凡是受命于天的人,必
然是通达灵异的人,他的禀赋气质也与平常人不同,这样的人理所当然成为道家的首领,也
自然会得到天神的佑助和神仙们的呵护。老子济助世人的法术有九种丹八种石,有金酒、金
液等仙药;此外,以“玄而又玄,众妙之门”的玄学修养心性,运气炼身,消灾辟邪,清除
鬼魅,并有不食五谷、超脱变化之法,有符咒教戒、驱使鬼魅之法。老子的道术共有九百三
十卷,符术十卷,这些都在他的著作中详载,有目录可查。凡不在他著作中的,都是后来的
道士们私自增添的,并不是老子本人的著作。老子为人清心寡欲,专心致志于修炼长生之
道,所以他在周朝虽然时间很久,但在官位上没有什么升迁,他始终于世无争。他效法、自
然、道术修炼成功后就羽化而去,进入天界成了仙人,这是必然的事。孔子曾经去向老子请
教《礼》方面的学问,先派了他的学生子贡去拜见。子贡见到老子后,老子对子贡说:“你
的老师叫孔丘,他如果跟随我三年,然后我才能教他。”孔子见了老子,老子对孔子说:
“善于经商的人虽然富有但却像什么也不拥有,德高的君子往往像个愚笨的人一样毫不外
露。你应该尽快去掉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因为这些东西对你没有一点好处。”有一次老
子问孔子读什么书,孔子说在读《周易》,并说圣人都读这本书。老子说:“圣人读它可
以,你为什么要读它呢?这本书的精髓是什么?”孔子说:“精髓是宣扬仁义的。”老子
说:“所谓仁义,是一种白白惑乱人心的东西,就像夜里咬得人不能睡觉的蚊虫一样,只能
给人们增加混乱和烦恼罢了。你看,那鸿鹄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雪白,乌鸦也不用每天
染墨而自然漆黑。天自来高,地自来厚,日月自来就放射光芒,星辰自来就是排到有序,草
木生来就有区别。你如果修道,就顺从自然存在的规律,自然就能够得道。宣扬哪些仁义之
类的有什么用呢,那不和敲着鼓去寻找丢失的羊一样可笑吗?你是在破坏自然规律,败坏人
的天性啊!”老子又问孔子,“你已经得道了吧?”孔子说:“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没有
得到啊。”老子说:“如果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可以拿来献人,那人们会争着拿它献给君
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们就会拿它送给亲人。如果道可以说得清楚,人们都会把它告诉自
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传给别人,那人们都会争着传给自己的子女了。然而上面说的那些都
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一个人心里没有正确的对道的认识,那道就绝不会来到他
心中的。”孔子说,“我研究《诗经》、《书经》、《周礼》、《周乐》、《易经》、《春
秋》,讲说先三治国之道,深明周公、召公成功之路,我以此谒晋了七十多个国君,但都不
采用我的主张。看来人们是太难说服了!”老子说,“你那‘六艺’全都是先王时代的陈旧
历史,你说哪些又有什么用呢?你现在所修的,也都是些陈陈相因的旧东西。‘迹’就是人
的鞋子留下的印迹,脚印和脚印,还能有什么不同吗?”孔子从老子哪儿回来,三天没有说
话。子贡很奇怪地问是怎么了,孔子说:“我如果遇见有人的思路像飞鸟一样放达时,我可
以用我似弓箭般准确锐利的论点射住他制服他。如果对方的思想似麋鹿一样奔驰无羁,我可
以用猎犬来追逐它,一定能使他被我的论点所制服。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鱼一样遨游在理论的
深渊中,我可以用钓钩来捕捉他。然而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龙一样,乘云驾雾,遨游于太虚幻
境,无影无形捉摸不定,我就没法追逐和捕捉他了。我见到老子,觉得他的思想境界就象遨
游在太虚中的龙,使我干张嘴说不出话,舌头伸出来也缩不回去,弄得我心神不定,不知道
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啊。”阳子见到老子,老子对他说,“虎豹由于身上有花纹,猿猴因为过
分敏捷,所以才招人射杀。”阳子问老子,君王很英明的统治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老子
说:“一位真正英明的君王,应该是他虽有盖世的功劳但老百姓却不知道。他使万物都井井
有条,而老百姓认为本来就应该是那样。他德行很高但老百姓却并不歌颂他的名字。他在位
或不在位都于天下百姓没有什么关系。”老子将要出关西去,打算登昆仑山。守关的令尹喜
通过占卜预知会有神人从这里经过,就命人清扫了四十里道路迎接,果然是老子来了。老子
出行以来,在中原一带都没有传授过什么,他知道令尹喜命中注定该得道,就在那里停留下
来。有一个叫徐甲的人,从少年时受雇于老子作仆人,老子每天大约应付给他一百钱,一共
欠了他七百二十万钱的工钱。徐甲见老子出关远行,想尽快讨回自己的工钱又怕不可能,就
求人写了状子告到令尹喜那里。替徐甲写状子的人并不知道徐甲已跟随老子二百多年了,只
知道他如果索回老子所欠的工钱就会成为富翁,就答应把女儿嫁给徐甲。徐甲见那女子很
美,更加高兴,就把告老子的状子递交给令尹喜。令尹喜看了状子大吃一惊,就去告诉了老
子。老子对徐甲说:“你早就该死了。我当初因为官小家穷,连个替我打杂的人都没有,就
雇了你,同时也就把‘太玄清生符’给了你,所以你才能一直活到今天。你为什么要告我
呢?我当初曾答应你,如果你将来进入了‘安息国’,那时我会用黄金计算你的工钱全数还
给你。你怎么竟这样急得等不了呢?”说罢就让徐甲面向地下张开嘴,只见那‘太玄真符’
立刻被吐了出来,符上的朱砂字迹还像刚写时一样,而徐甲则顿时变成了一具枯骨了。令尹
喜知道老子是神人,就跪下磕头为徐甲求情,并自愿替老子还欠债。老子就把那太玄真符又
扔给徐甲,徐甲立刻复活了。令尹喜就给了徐甲二百万钱打发他去了。令尹喜向老子恭敬地
执弟子之礼,老子就把长生之道的秘方授给了令尹喜。令尹喜又向老子请求更进一步的教导
训诫,老子就口述了五千字,令尹喜回去后记了下来,这就是老子著名的经典《道德经》。
令尹喜按照老子的教导去修行,果然也成了仙。汉代的窦太后崇尚老子的著作,孝文帝及窦
氏家族人人都必须读老子的书,读后都获益匪浅。所以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天下太平国
运兴盛,而窦氏三代也保住了他们的富贵和皇帝的恩宠。太子的老师疏广父子也深深理解老
子的道义,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父子二人同一天辞官回家,把他们的财富散给了穷人,以
保持高贵的节操。后来的那些隐士们,凡是遵从老子道术的,都是抛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
着力于养身修性,而没有在险恶的乱世遭到颠沛坎坷。老子的学说和道术渊博深遂,流传很
广,这难道不是乾坤所定,值得后代万世向他师法学习的吗?所以庄周一派的门徒,也都把
老子奉为他们的宗师了。
木 公 木公,亦云东王父,亦云东王公。盖青阳之元气,百物之先也。冠三维之冠,服九色云
霞之服,亦号玉皇君。居于云房之间,以紫云为盖,青云为城。仙童侍立,玉女散香。真僚
仙官,巨亿万计。各有所职,皆禀其命,而朝奉翼卫。故男女得道者,名籍所隶焉。昔汉
初,小儿于道歌曰:“着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时人皆不识,唯张子房知之。
乃再拜之曰:“此乃东王公之玉童也。盖言世人登仙,皆揖金母而拜木公焉。”或云,居东
极大荒(“荒”原作“芦”,据明抄本改。)中,有山焉,以青玉为室,深广数里。僚荐真
仙时往谒,九灵金母(“母”原作“丹”,据本书卷六十三骊山姥条改)一岁再游其宫,共
校定男女真仙阶品功行,以升降之,总其行籍,而上奏元始,中开玉晨,以禀命于老君也。
天地劫历,阴阳代谢,由运兴废,阳九百六,举善黜恶,靡不由之。或与一玉女,更投壶
焉。每投,一投十(说郛七引“十”作“千”)二百枭。设有入不出者,天为口医(呼监
切)嘘(医呼者,言开口笑也)。枭而脱悟不接者,天为为嗤。儒者记而详焉。所谓王者,
乃尊为贵上之称,非其氏族也。世人以王父王母为姓,斯亦误矣。(出《仙传拾遗》。明抄
本作《神仙传拾遗》)
木公,有些地方称他为“东王父”,或者称他为“东王公”,说他产生于春天阳光的元
气中,是万物的始祖。木公头上戴着象征着天、地、人三界的帽子,穿着九色云霞制成的袍
服,人们也称他为“玉皇君”。木公住在九霄云中,以紫云作他的车伞盖,以青云筑成他的
城池。他的身边侍立着仙童和身上散发着异香的玉女。他所管辖的仙官有亿万名,都各司各
的职务,恭谨地遵奉着他的圣命,朝拜护卫着他。这些仙官,都是人间男女中得道的人,人
们得道之后就隶属于仙籍了。过去汉朝初年时,有一个小孩在道旁唱道:“着青裙,入天
门。揖金母,拜木公。”当时人们都不懂这首儿歌说的是什么意思,只有张良(字子房)知
道,就向小孩恭敬地下拜,并说:“这孩子就是东王公身边的玉童。他说的就是人间能够成
仙的人都要向金母、木公叩拜啊。”还有一种传说,说极东的大荒之中有一座高山,木公就
住在这山中用青玉盖的房子里,这房子的长和宽都有好几里地。神界的仙人们时常到这里来
朝拜木公。九灵金母也每年到这个宫中来考查男女神仙们的品行功德,以决定他们的升降,
并把他们的功绩上奏给元始天尊,同时报到玉晨宫中的太上老君那里听候裁定。天地的劫
数,阴阳的替代、运行和兴衰,每九千九百年轮回一次的“阳九”和“百六”,以及惩恶扬
善等具体事情,都是这样决定的。有时也由一名玉女用投壶的方式来决定,用箭向特制的猫
头鹰口中投掷,每一局投一千二百次。如果箭落入猫头鹰口中不出来,天神就会开口大笑。
如果箭落在猫头鹰嘴外边,天神就会撇着嘴冷笑。有些学士的著作中对这些情况记述得很详
细。人们常说的“王”,是对贵人的一种尊称,并不代表神人的姓氏和宗族。比如,人世间
以王父、王母为姓,是完全错误的。
广成子 广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焉。曰:“敢问至道之
要。”广成子曰:“尔治天下,禽不待候而飞,草木不待黄而落,何足以语至道?”黄帝退
而闲居三月,后往见之,膝行而前。再拜请问治身之道。广成子答曰:“至道之精,杳杳冥
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净必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
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得我道者上为皇,失吾道
者下为土。将去汝入无穷之门,游无极之野,与日月参光,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
存矣。”(出《神仙传》)
广成子是古代的一位神仙,住在河南临汝西南崆峒山的一个石洞里。黄帝听说后曾专程
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修炼道术的要诀。广成子对黄帝说,“你所治理的天下,候鸟不到迁徙
的季节就飞走,草木还没黄就凋落了,我和你这样的人有什么可谈呢?”黄帝回去后三个月
不理朝政,什么事都不干,然后又去见广成子,很恭敬地跪着走到广成子面前,再三叩拜求
教修身的方法。广成子回答说:“修道所达到最高境界就是心中一片空漠,即看不见什么,
也听不见什么。凝神静修,你的肉体必然就会十分洁净,你的心神也会非常清爽。不使你的
身体劳顿,不使你的精神分散,你就可以长生。注重内心的修养,排除外界的干扰,知道过
多的俗事会败坏你的真性。我能牢牢的专注于养性,永远心境平和清净无为,所以活了一千
二百岁,而形体上没有一点衰老的迹象。得到我道术的可以成为君王,失去我道术的只能成
为凡俗之辈。我的道将把你引向无穷之门,游于无极的原野,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凡
人都将死去,而得我道的人却会长存于天地之间。
黄 安 黄安,代郡人也。为代郡卒,云卑猥不获,处人间执鞭。推荆(明抄本、陈校本“推”
作“怀”。荆下有“而”字。)读书,画地以计数,一夕地成池。时人谓安舌耕。年可八十
余,强视若童子。常服朱砂,举体皆赤,冬不著衣。坐一龟,广长三尺,时人间此龟有几年
矣,曰:昔伏羲始造网罟,得此龟以授吾,其龟背已平矣。此虫畏日月之光,二千年则一出
头,我生此虫已五出头矣。”行则负龟而趋,世人谓安万岁矣。(出《洞冥记》)
黄安是代郡人,在郡衙里当差。上司见他形象丑陋,就让他当车夫,拿着荆条鞭子赶
马。然而他常常把荆条鞭子别在腰间去刻苦读书,用手指在地上画着记数。一天晚上,他画
字的那块地变成了水池子。当时人们都说黄安是一个勤奋读书的“舌耕人”。黄安八十岁
时,眼力还像少年一样锐利。他经常吃朱砂,全身都光着,冬天也不穿衣服,坐在一个三尺
宽三尺长的大乌龟上。有人问他那龟有多少年了,黄安说:“远古时伏羲氏造了网,捕到了
这个龟送给了我。现在这龟背让我骑得都磨平了。这个家伙怕日月的光亮,两千年才伸一次
头出来看看。我生下来时,这只龟已经伸了五次头了。”黄安要出门就背着乌龟走路,人们
都说,黄安已经活了一万年了。
孟 岐 孟岐,清(清原作青。据明抄本、陈校本改。)河之逸人,年可七百岁。语及周初事,
了然如目前。岐时侍周公升坛上,岐以手摩成王足。周公以玉笏与之,岐常宝执,每以衣裾
拂拭。笏厚七分,今锐欲折。恒饵桂叶,闻汉武帝好仙,披草莱(明抄本莱作盖。《洞冥
记》同。)而来,武帝厚待之。后不知所之。(出《洞冥记》)
孟岐是清河的一位隐居的高士,已经有七百岁了。他说起周朝的事十分熟悉,就像昨天
的事一样。他曾侍从着周公姬旦登上拜相的神坛,还用手摸过西周成王姬诵的脚。周公曾送
给他一个玉制的笏板,他十分珍爱,经常用衣襟擦它。这只玉笏有七分厚,天长日久,被他
擦得非常薄了,薄得都快断了。孟岐长期以桂叶当饭吃,他听说汉武帝爱好求仙问道,就披
着草编的斗蓬去见他。汉武帝非常优厚地接待了他,后来孟岐就不知去向了。
关于“祟和崇的区别”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敏奥哲]投稿,不代表文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webi.com/cshi/202504-501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文本号的签约作者“敏奥哲”!
希望本篇文章《祟和崇的区别》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文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祟和崇的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祟和崇的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祟和崇的区别:指代不同...